“郑公公辛苦。”朱高炽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孤翻阅过马欢、费信等人记录的《瀛涯胜览》草稿,西洋诸国风物,确实光怪陆离,令人惊叹。只是,孤有一事不明,还望公公解惑。”
“太子殿下请讲,臣知无不言。”郑和恭敬地回答。
“孤听闻,此次远航,仅赏赐各国君主、酋长及换取物资所耗丝绸、瓷器、金银,便已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目。而船队数万将士数年之粮饷、船只建造维护之费,更是浩繁。这些支出,与我大明境内修河筑路、赈济灾民、供养九边将士之费用相比,孰轻孰重?”朱高炽的问题直指核心,语气平和,却如重锤般敲在郑和心上。
郑和深吸一口气,谨慎应答:“回殿下,下西洋所费确巨。然其利亦远。一则扬我国威,使四夷宾服,减少边衅;二则互通有无,香料、珍宝入我中土,亦有裨益;三则开拓海路,利于商贾,长远来看,可增税赋。昔年蒙元亦曾经营海运,其利……”
“蒙元?”朱高炽轻轻打断了郑和的话,嘴角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笑意,那笑容里似乎带着一丝对前朝教训的了然,也有一丝对过于宏大叙事的保留,“蒙元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终致国力耗竭,民心离散,其覆辙岂可效仿?父皇雄才大略,欲追摹汉武唐宗之功业,孤深以为然。然,为君者,亦当知‘藏富于民’,知‘量入为出’。如今北虏未平,内地诸省亦偶有灾荒,国库虽丰,亦非取之不尽。”
他顿了顿,看着郑和,语气依旧温和,却字字清晰:“郑公公之忠勇与能力,孤素来钦佩。远航壮举,旷古烁今。然,国之资源,犹如杯水,倾于西洋多一分,则注于北疆与内地便少一分。如何权衡,使之既不坠父皇开拓四海之志,又不伤我大明之元气,此中分寸,极难把握。公公日后行事,需更加惕厉谨慎,方为长久之道。”
这番话,如同一盆掺杂着冰块的冷水,从郑和头顶浇下,让他彻骨生寒。太子并未明确反对下西洋,但其态度已昭然若揭:他更看重内部的稳定与民生,对耗资巨大的远航持保守甚至警惕的态度。这意味着,一旦陛下……未来的朝堂,下西洋的政策很可能面临巨大的变数。
郑和深深一躬:“殿下教诲,臣谨记于心。”
从文华殿出来,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郑和走在长长的宫道上,身后是巍峨的宫殿,前方是重重叠叠的朱红宫墙。他感觉自己仿佛行走在一片辉煌的阴影之下,一边是皇帝尚未完全熄灭的开拓雄心,一边是太子务实保守的治国理念,中间还夹杂着朝臣们基于各自立场的算计与质疑。
“第五次、第六次……”郑和在心中默念着那尚未完全展开的航海图,那上面还有更多未知的海岸等待标记。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太监秘史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