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3)
朱翊钧:“啥?张居正?他怎么来了?”
朱厚熜:“怎么不能来?他是我嘉靖朝的进士,后来在你爸那会儿当大学士,最后还是你老师呢!”
朱雄英:“原来是让万历瑟瑟发抖的严师来了啊,哈哈哈!”
朱厚照:“怪不得张居正死后,你小子抄老师家,还想把人鞭尸。”
张居正:“没事,皇上的定陵都被挖了,比我惨多了,我这点事不算啥。”
朱元璋:“皇上?这儿除了秦将军、天德、戚将军他们是将领,其他大多是皇上,你说皇上得带上年号或庙号,不然谁知道说谁?”
朱棣:“爸爸,这话不对啊,大哥还有雄英大侄儿都不是皇上。”
朱雄英:“咋地,汉王也不是啊!”
秦良玉:“雄英小殿下这话没毛病[酷表情包]”
朱载坖:“怎么又吵起来了?再吵,我可不说了啊。”
朱厚照:“别别别,你赶紧说。”
朱元璋:“瞧瞧这帮Judy一脉的奇葩皇帝,真想让他们殉葬[怒气表情包]”
朱祁镇:“太祖爷,我废除殉葬制度了。”
朱棣:“@朱祁镇 你闭嘴。”
秦良玉:@朱载坖 隆庆皇上继续说吧。”
张居正:“隆庆皇上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专心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采纳了内阁大学士高拱和我等人的建议,跟蒙古俺答汗议和,这就是隆庆和议。”
朱载坖:“隆庆和议这事儿,多亏高拱和张居正力挺!蒙古人打了这么多年,再耗下去国库都得空了,不如坐下来聊聊。”
朱厚照:“哟,不打改唠嗑?这操作比我亲征还省力。俺答汗能同意?他当年可是打到北京城外的主儿。”
朱元璋:“能不打就不打,省下的军饷能给百姓多买些种子!但得守住底线,记住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别让人觉得咱大明好欺负。”
朱棣:“我当年五征蒙古,是打服了再谈!你这直接议和,可得把条件拿捏好,别让人占了便宜。”
朱高煦:“议和?换我带铁骑冲一波,保管俺答汗跪地求饶!谈判多磨叽。”
朱雄英:“汉王你就是莽夫,这叫以和为贵。隆庆和议后开了互市,蒙古人能换茶叶丝绸,咱能换战马,双赢。”
秦良玉:“互市一开,边境安稳多了!将士们不用天天提着脑袋打仗,百姓也能安心种地,这招高。”
张居正:“当年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来降,朝廷吵翻了天,是高拱力主接纳,才抓住了议和机会。皇上能拍板同意,真有远见。”
戚继光:“我在蓟镇练兵时,就盼着边境太平。和议后蒙古人来互市,还跟咱将士喝酒,比刀兵相向强多了。”
海瑞:“议和得有实力当后盾。若非边军精锐,俺答汗哪会轻易罢手?皇上能审时度势,值得肯定。”
朱厚熜:“当年俺答汗寇边,我要是有这魄力……”
朱元璋:“你闭嘴吧!”
朱载坖:“其实也不容易,不少大臣骂我软弱,还好张居正他们帮我扛着。现在看来,边境安稳比啥都强。”
张居正:“1567年,隆庆元年,皇上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隆庆新政就是皇上统治时期出现的承平时期。”
朱载坖:“我努力节俭,信任内阁辅臣,不怎么干涉他们,但也没能制止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这也跟我本人仁厚又平庸的性格有关。”
朱厚照:“开海禁?这操作比我偷偷溜出宫还刺激!民间能去海外做生意,岂不是赚翻了。早该这么干了,总比死守海岸线强。”
朱元璋:“开海禁可以,但得把好关!别让倭寇混进来,也别让百姓忘了祖宗,能赚银子是好事,可不能丢了规矩。”
朱棣:“我当年派郑和下西洋,就是想打开海路,你这隆庆开关算是接了我的班,不过得管严点,别让私商偷税漏税。”
朱高煦:“开海能造大船不?能造大船就能练水师,再去揍倭寇!光做生意没劲,得有点肌肉才行。”
朱雄英:“隆庆开关这步棋太妙,海外白银哗哗往进流,国库都鼓了不少,不然张居正后来哪有钱改革?”
秦良玉:“海禁一废,东南沿海的百姓不用偷偷摸摸打鱼了,倭寇也少了不少。毕竟能正经做生意,谁还愿当海盗。”
张居正:“开关后每年能增收白银数十万两,这钱可帮着缓解了不少军饷压力。皇上这步棋,算是给大明续了口气。”
胡宗宪:“我当年抗倭,就盼着能有这政策!要是早开海,哪用费那么大劲清剿?民间商船都能当眼线。”
海瑞:“开海禁利国利民,但需严防官员勾结走私。皇上仁厚是好,可对贪腐也得硬气点才行。”
朱厚熜:“我当年要是敢开海禁,严嵩那帮人能把奏折堆成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