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9)
朱厚照:“@朱祁镇 昨天你咋说话?放我出来?信不信我把豹房的老虎放出来咬你?”
朱祁镇:“哎呀,我就是嘴上说说嘛,我瞅着每次周五,都是你出来冒泡呀。”
朱元璋:“(怒气) @朱厚照 你小子,又提你那破豹房是吧?信不信我抽你?”
朱厚照:“太祖爷,咋能说我豹房破呢……”
朱棣:“好了,闲话少说,继续听我的故事。”
朱棣:“我一即位就派人四处去招流民回乡干活,让他们好好种地。
1403年,永乐元年十一月,我对户部大臣说,老百姓是万不得已才背井离乡的,已经回乡的,地方官要好好抚恤,‘没回乡的,用心招抚。新开垦的田地,停收赋税’。
我还特地发诏令,各地都不能给逃荒的老百姓治罪。流民回乡后,有的地方官还追着要他们往年拖欠的粮草。我听了特别生气,就对户部大臣说,农民没办法才逃的,等他们回来,田地荒着,农具种子啥都没有,正该好好救济。
这时候还追着要旧账,穷苦百姓这样咋活得下去!从现在起,逃民回乡的,往年欠的粮草,全给免了。”
朱高炽:“爸爸这做法挺开明的,让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里,让遭破坏的农业生产赶紧恢复。因为连年打仗,不少地方土地大片荒着没人种。
那些没怎么被战争影响的地方,比如江南和山西一些地方,又显得人多地少,有的甚至没地可种。为了让农民有地种,让大片荒地能利用起来,爸爸也像皇爷爷那样,在全国范围内搞大规模移民。”
朱祁镇:“哎哎,这政策够意思啊!流民回家不仅不罚,新垦的地还免税,简直是‘开荒福利包’。那些追着要旧账的官儿,怕是没挨过骂吧?”
朱祁钰:“你以为都像你似的没脑子?成祖爷这话点得透——人家刚回来,啥都没有,你还追债,这不逼人家再跑嘛。得先给口饭吃,才能谈交税。”
秦良玉:“这就叫‘放水养鱼’。农民有地种、有活路,才会安心扎根。永乐皇上这是把账算明白了。短期免点税,长远看能多打粮,划算。”
戚继光:“移民这招跟洪武皇上学的是精髓!人多地少的往地多人少的地方挪,既解决了荒地问题,又能平衡资源,跟调兵遣将似的,哪缺人就往哪补。”
解缙:“我老家江西就有不少人迁去了北方,后来写信回来都说‘地宽得很,够种’。就是刚开始舍不得老家,哭哭啼啼的,过两年就乐呵了。”
姚广孝:“流民如流水,堵不如疏。皇上给了活路,还给了盼头,流水自然就归了田。这比派兵抓回来强百倍。”
杨士奇:“我见过移民的册子,光永乐元年就迁了好几万户。官府还给发路费、种子,路上有驿站接应,想得挺细。就是车马不够,不少人是走着去的,够辛苦。”
朱高煦:“辛苦啥?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当年我们打仗的时候,啃冻窝头都觉得香。爸爸这政策,够仁厚了。”
朱高炽:“二弟说的是。其实移民最难的是安下心,爸爸下令‘复业者免逋(bu第一声)负’,就是怕他们有后顾之忧。人心定了,田地才能种好。”
朱祁镇:“哎,那江南人去了北方,会不会水土不服啊?比如种惯了水稻,突然种麦子,能行吗?”
朱祁钰:“你操心真多!官府会派老农教的,再说老百姓学东西快着呢,有地种比啥都强。”
朱元璋:“朱棣这招学我学得像!当年我迁民垦荒,也是这个理儿。土地不能闲着,人也不能闲着,两者凑一块儿,才能长粮食。就该这么干!”
朱棣:“都是跟爸爸学的。治国嘛,说到底就是让人有饭吃、有地种。别的都是虚的,粮仓满了,天下才能稳。”
秦良玉:“可不是嘛,军饷靠粮食,赋税靠粮食,连打仗都得靠粮食。永乐皇上这是在给大明攒家底呢。”
朱祁钰:“秦将军说的不错,不过,这些家底被某些人败得差不多了,有打败仗的,有养动物的,还有想成仙、做木工活的。”
朱祁镇:“朱祁钰,你说啥呢?”
朱厚照:“我这人喜欢自由,喜欢玩,怎么了?难道我把大明败光了?”
朱厚熜:“就是,我修仙炼丹怎么了?那些大臣不都被我玩得团团转,全在我掌心之中。”
朱由校:“我也喜欢自由啊,那些奏折看得我头都大了,我就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怎么了?”
朱元璋:“你还怎么了?我们辛辛苦苦攒家底,却被你们挥霍成这样,@朱祁镇 我让你听宦官的吗?你还有理了。
@朱厚照 你还想自由,你是皇帝,一国之主,还到处跑,我们攒家底是让你玩的吗。
还有你们俩@朱厚熜 @朱由校 一个修仙炼丹,一个木工活,你们是皇帝,不是平民,你们说得好像挺正常,居然干些和皇帝不相关的事,真是气煞我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