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轨迹,平静得如同一汪不起波澜的秋水。桑宁谨记圆姐的叮嘱,除了每日晨昏定省,大多时间都待在永和宫里,不是抄写佛经,就是拿着小拨浪鼓逗弄日渐活泼的昭意格格,一副潜心静气、不问世事的模样。
圆姐则一如既往地温婉柔顺,悉心照料孩子,打理宫务,对玄烨体贴入微,仿佛那场风波从未发生过。
然而,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歇。
慈宁宫内, 太皇太后听着苏麻喇姑每日的禀报,得知永和宫近来的安分守己,桑宁更是深居简出,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她并未完全放下对桑宁散播流言的怀疑,但这种“懂事”的收敛,至少让她暂时按下了进一步敲打的念头。
眼下,她更关注的是前朝。玄烨有意让明珠入阁的风声,她也有所耳闻。这对平衡朝局有利,但也需防着叶赫那拉家借此坐大,更需警惕明珠因丧女之痛而心生怨怼,将来尾大不掉。
“告诉皇帝,明珠入阁之事,可徐徐图之,不必操之过急。另外,找个机会,提醒一下索额图,近日收敛些,莫要给人留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口实。”太皇太后轻描淡写地吩咐,苏麻喇姑心领神会。主子这是要维持前朝微妙的制衡,不能让任何一方势力过于膨胀。
叶赫那拉府中, 表面的哀悼期已过,府内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一种无形的低气压始终笼罩着。
纳兰明珠变得更加沉默寡言,除了上朝和处理公务,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书房。他并未急于动作,而是如同最有耐心的猎人,仔细梳理着手中的资源和信息。
他通过门生故旧,开始不动声色地收集与钮祜禄家、以及与李氏一族相关的任何“轶事”或“把柄”,无论是陈年旧账,还是可能的行事不谨之处。他甚至派人暗中留意翁古所在的奉恩镇国公府以及李家在辽东老家的动向。
纳兰性德则利用御前侍卫的身份,更加留意宫中的言论风向。他发现,虽然婉仪“自裁”的说法是官方定论,但私底下,关于桑宁因嫉妒而毒害婉仪的流言,并未完全平息,只是转为了更隐晦的窃窃私语。他将这些信息默默记下,寻机告知父亲。
乾清宫里, 玄烨确实在考虑明珠入阁之事。他召见了裕亲王福全,商议朝中人事。
“二哥,你以为明珠此人如何?”玄烨放下手中的朱笔,看似随意地问道。
福全沉吟片刻,谨慎回道:“回皇上,明珠才干是有的,于吏治、财政也颇有建树,在汉臣中声望不低。只是此人心思缜密,善于经营,门生遍布朝野。如今又恰逢其女……唉,臣恐其心难测,若骤然授以阁臣重权,还需观察些时日。”
玄烨点了点头:“二哥所虑,亦是朕之所虑。入阁之事,暂且搁置吧。眼下浙江巡抚陈秉直兼任着兵部和督察院的事务,给朕上折子说忙得脱不开身,朕意让明珠去浙江帮衬一番,你看如何?”
福全立刻明白了皇帝的用意,这是明升暗降,既安抚了叶赫那拉家,又将明珠调离了权力中枢,以便观察。“皇上圣明,如此安排最为妥当。”
解决了明珠的事,玄烨又想起了那幅舆图。“二哥,辽东那边,索额图可有新的奏报?”
福全摇头:“暂无新的进展。索额图奏称,已按图扩大了勘探范围,但依旧一无所获。他怀疑,要么是图上标注有误,要么……便是年代久远,地脉确有变迁。”
玄烨皱起了眉头。空有宝山而不得入,这种感觉让他十分不快。他挥了挥手,让福全退下,独自对着御案上的奏折出神。李氏……那图,真的毫无保留吗?
永和宫内, 圆姐正抱着昭意,看她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去抓榻上悬挂的香囊。春桃悄悄进来,脸色有些凝重。
“主子,奴婢刚得到消息,太皇太后前两日偶感风寒,虽不严重,但这两日精神有些不济。”
圆姐闻言,心中一动。这是一个机会。她立刻吩咐道:“去小厨房,将我们前些日子收着的那支上好的老山参找出来,再备些温和滋补的药材。本宫要亲自去慈宁宫侍疾。”
“主子,这……”春桃有些犹豫,“太皇太后那边自有太医和贴身宫人照料,您此刻前去,是否会显得刻意?”
圆姐摇了摇头,目光清明:“正因如此,才更要去。老祖宗病了,我等孙辈理应前去尽孝。这不是讨好,是本分。况且,”她顿了顿,“桑宁近日安分,我若此时表现出对老祖宗的关切,或能稍解她心中对永和宫的些许芥蒂。”
她抱着昭意,带着备好的药材,来到了慈宁宫。果然,太皇太后正靠在榻上,面色有些倦怠,苏麻喇姑在一旁伺候汤药。
“臣妾给老祖宗请安。听闻老祖宗凤体欠安,臣妾心中担忧,特带了些温补的药材过来,望能略尽绵薄之力。”圆姐行礼后,将药材奉上,态度恭谨而真诚。
太皇太后抬眸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她怀中眨着大眼睛的昭意,脸色稍霁:“你有心了。哀家只是偶感风寒,不碍事。难为你还抱着孩子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梨园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梨园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