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常叹息。一个人总是唉声叹气,长吁短叹,仿佛心中有千斤重担,这也是胆瘀堵的表现。胆主生发,如春日暖阳,主阳气的振奋。当胆被压抑,气机犹如被禁锢的飞鸟,难以展翅高飞,人便会通过叹气这一方式,试图让气机稍稍升腾。
第三,疟疾如影随形。胆若生疾,疟疾便是其最显着的表现。人一旦罹患疟疾,便会如坐过山车般,忽冷忽热,时而如置身火炉,时而又似坠入冰窖。这究竟是为何呢?原来,胆主少阳,胆经又名足少阳胆经。少阳与太阴毗邻,恰似阴阳之交界,而胆则宛如阴阳的交通枢纽。若邪气附着于胆,邪气出则与阳明相争,便会呈现热之症状;邪气入则与太阴相争,寒之表现便会接踵而至。故而,疟疾患者会时常感到时寒时热,苦不堪言。
第四,脸色灰暗无光,宛如蒙尘之镜。有些人仿若被阴霾笼罩,脸色泛黄,毫无光泽,恰似被灰尘蒙蔽,任凭如何清洗,都难以恢复明净。且平素食欲不振,遇事总是犹豫不决。更有甚者,额头两侧会冒出暗红色的痘痘,犹如顽固的杂草,久久难以消退,这便是胆部出现问题的征兆。胆犹如一座宝库,胆汁便是其中的瑰宝,其色黄绿,其味苦涩,可排泄至小肠助力消化,其主要职责便是代谢油脂。当胆部瘀堵,胆汁无法正常排泄时,消化功能便会受到影响,食欲自然也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油脂无法正常代谢,便会如寄生虫般附着于皮肤表面,致使脸色偏黄,面似有尘,同时额头两侧胆经循行处也会冒出痘痘,如繁星点点。
如何防范胆部疾病与饮食之道
诸多事实皆表明,胆部疾病与饮食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我们日常不当的生活方式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胆部的防线,导致胆瘀,进而引发疾病。要想避免胆部疾病的发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对高脂肪类食物敬而远之。在众多胆囊病症中,多数皆是由于过度食用高脂肪食物所致。因此,少吃高脂肪类食物,才是保护胆囊的基本法则,犹如为胆囊披上一层坚固的铠甲。
2. 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芹菜、谷物、红薯等,它们宛如健康的使者,为我们的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要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这些食物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恶魔,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3. 畅饮清水,消除胆囊结晶体。每日畅饮 8 杯清泉或鲜榨果菜汁,犹如甘霖润泽胆囊,助其液化结石,使其如排山倒海般排出体外。
4. 莫要久坐,多动为妙。否则,腹壁松弛如泄气之球,内脏下垂似坠地之果,久而久之,胆管受压,胆汁排泄如堵塞之河道,沉积成石。
5. 便前便后,净手为要。肠道感染后,肠道细菌、寄生虫如狡兔三窟,游走至胆管、胆囊,兴风作浪,引发结石。
6. 彻夜不眠,万不可取,凌晨 1-3 点,乃胆排毒之良辰,酣然入梦,身体自会如行云流水般排毒。
平素多按摩胆经上之穴位,亦有利于胆经之疏通。譬如阳陵泉,此穴位于人体膝盖斜下方,宛如明珠镶嵌于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按摩此穴,可降肝胆郁结之浊气,散热排湿,如清风拂面。阳辅穴,位于小腿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 4 寸之处,恰似忠诚之卫士,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运行,是顺气之佳穴。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缘,宛如熠熠生辉之明珠,可清除肝胆余热,化生浩然正气,肝火旺、口苦者,可寻其相助。光明穴,人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 5 寸,腓骨前缘,恰似沟通肝胆气血之桥梁,让气血畅通无阻,心烦、焦虑者,常按摩此穴,可心平气和。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