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也是容易产生血瘀的时期。在分娩过程中,胎盘与子宫壁分离,会形成创口,导致阴血外流。此外,血脉不畅、血脉断裂或恶露排出不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瘀血的形成。因此,生产也可以被视为导致瘀血的原因之一。例如,产后出现腹痛、烦躁不安、无法平卧,以及产后干血停留在肚脐下方、恶露不尽、曾经流产或早产,瘀血留在小腹等情况,都属于产后产生的瘀血病变。
七是肝郁致瘀。肝郁是中医中常见的术语,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它的确切含义。实际上,肝郁指的是肝气郁结,通俗地讲,就是气不顺。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不舒畅的状态,又无法将这种情绪发泄出来时,就容易患上肝郁。肝气郁结时,会导致津液的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这些产物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气滞的情况,使得血液的运行变得不畅,进而产生或加重血瘀的病理变化。
除了导致气滞血瘀之外,肝郁还能够化火,火热之邪会灼伤脉络,迫使血液上逆,从而引发吐血、脑出血等严重病症。正因为如此,《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才会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此外,痰浊也是导致血瘀的一个重要因素。痰浊,也就是痰湿,是一种秽浊之邪,这是中医学所特有的概念。痰浊是我们身体中既湿又黏的物质,过度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容易产生痰浊。而情志失调、气机不畅,则是导致痰浊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痰浊留存在体内时,它很容易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使得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同时,痰浊还可以流注经络,阻滞气血的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血瘀的发生。现代医学的深入探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痰浊与众多疾病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其中不仅包括精神病,还涉及身体免疫、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癌症以及哮喘等。这一发现让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然而,痰浊并非唯一导致瘀堵的因素。阴虚、经水、血虚、七情以及湿热等因素同样可能引发瘀血的形成。这些不同的致瘀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无论是哪种致瘀原因,最终的结果都是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就像道路上的交通堵塞一样,阻碍了气血的正常流通,进而影响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某一种致瘀原因,而应该全面了解和认识各种可能导致血瘀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持身体的气血通畅,预防疾病的发生。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