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往者为逆”,其含义是指邪气气虚而小,而小的则被视为逆;而“来者为顺”的意思则是说正气气形平和,这种平和的状态被称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医生需要懂得如何选取合适的穴位。“迎而夺之”的意思是指泻法,而“追而济之”则是指补法。
接下来,“虚则实之”的意思是说,当寸口的脉象呈现虚弱的状态时,就应当采用补法进行治疗;而“满则泄之”的意思是说,当寸口的脉象出现满盛的情况时,就应当使用泻法来进行调理。“宛陈则除之”所表达的意思是要排除血脉中的瘀血。“邪胜则虚之”的含义是说,如果各经的邪气过于强盛,那么就需要泻除其邪气。最后,“徐而疾则实”的意思是说,徐缓进针而疾速出针这种操作方式属于补法;而“疾而徐则虚”的意思则是指疾速进针而徐缓出针这种操作方式属于泻法。
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在针刺时,实是指针下有明显的得气感,而虚则是指没有这种得气感。这种得气感是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针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观察气脉的虚实情况以及补泻的先后顺序。通过仔细探查,可以了解到气是否已经被除去或者仍然存留。这对于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
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这句话的含义是在采用补法时,要使正气能够充分布满病人的身体,让病人感觉到好像有所收获;而在采用泻法时,要使病人的怯懦感减轻,好像有所失去。这样的治疗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当邪气侵入人体时,风寒等外邪往往会侵害头部,因为头部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部位。所以说邪气在上,强调了邪气对头部的影响。
浊气在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饮食都进入胃中,其中的精气会向上输送到肺,而浊物则会留在肠胃中。如果不能适应寒温气候的变化,或者饮食不加节制,就会导致肠胃发生疾病,所以说浊气在中。
清气在下,这句话的意思是清冷寒湿的地气侵袭人体时,必然会先从足部开始。因为足部是人体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容易受到寒湿之气的影响。所以说清气在下,强调了地气对足部的影响。
“针陷脉则邪气出”的含义是,当针刺入头部的穴位时,能够将邪气排出体外。这是因为头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通过针刺头部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祛除邪气的目的。
“针中脉则浊气出”的意思是,当针刺入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时,可以将体内的浊气排出。足三里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它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浊气的排出。
“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的意思是,如果针刺过深,对于表浅部位的疾病,不仅不能将邪气排出,反而会使邪气随着针的深入而内陷,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在针刺时,要根据疾病的部位和病情的深浅来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
“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的意思是,人体的皮肉筋脉等各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分布位置和功能,它们与不同的经络相互关联。例如,皮肤与肺经相关,肌肉与脾经相关,筋与肝经相关,脉与心经相关等。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不同的经络和组织的关系来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取五脉者死”的意思是,如果患者的疾病在内脏,而五脏之气已经不足,此时如果反而用针在五脏的各条阴经上猛泻其气,就会导致五脏之气更加虚弱,从而使疾病无法治愈,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取三脉者惟”的意思是,如果过度泻除六腑的三阳经之气,会使病人的精神受到惊吓,胆怯畏惧,难以恢复。因此,在针刺时,要注意适度泻气,避免过度泻气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夺阴者死”的意思是,如果在尺泽穴后的五里穴连续针刺五次,就会过度泻除人体的阴气,导致疾病无法治愈,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夺阳者狂”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不小心泻掉了三阳经的正气,那么就会导致人变得癫狂。这里的“三阳经”指的是人体的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当这些经络中的正气被泻掉时,人体的阴阳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引发各种异常的症状,其中之一就是发狂。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这句话的意思是,高明的医生能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和眼睛的颜色变化,以及诊察尺脉和寸口脉的小大、缓急、滑涩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通过这些观察和诊察,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气血是否通畅,以及是否存在邪气入侵等情况,从而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所患的疾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