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五过论》
本篇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医者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容易犯下的五种过失。这五种过失包括:不询问患者的出身背景、不关注患者的饮食起居习惯、不将同类疾病进行比较、不了解患者的贵贱富贵及苦乐状况、以及不做全面详细的了解分析。
文章不仅详尽地列举了这些过失,还深刻剖析了导致这些过失的根本原因。黄帝感慨道:“哎呀,这道理真是深奥啊!它如同探视无底的深渊,又如同仰望无边无际的浮云。深渊尚可丈量,浮云却难以捉摸。
圣人的医术,是万民学习的楷模,其议论和判断必然遵循一定的法则。遵循经络的运行和脉象的规律,仔细审查和处理医事,成为万民的辅助。你知道前人总结的医事五过吗?”
雷公离开座席,恭敬地回答道:“我年轻无知,蒙昧愚笨,从未听说过五过。尽管我能够从病的症状和名目上进行类比,空洞地引经据典,但心里并没有什么能够应对的见解。”
黄帝接着说:“在诊治疾病时,必须询问病人的出身情况。如果病人原本地位高贵,但后来变得低贱,即使没有感受到外邪,也容易从内部产生疾病,这种病叫做‘脱营’;如果是原本富有但后来变得贫穷,所患的病就叫做‘失精’。
五脏之气流连不去、运行不畅,各种病就会积聚在一起。医生在诊察这种病时,刚开始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也没有明显改变,虽然有所疑惑,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身体逐渐消瘦,气血虚弱而无精打采,病势深重气息衰弱,瑟瑟发抖且时而惊恐。病势之所以深重,是因为在外消耗了卫气,在内伤损了营血。高明的医生之所以失误,是因为没有问明病人的情况,不知其致病的原因。这是诊治上的第一个过失。”
“诊治疾病时,还必须要问明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突然的欢乐、突然的忧苦,或者先乐后苦等情况,都能损伤精气,使精气耗损不继,形体消瘦毁坏。暴怒会伤阴气,暴喜会伤阳气,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行而上,从而使经脉张满、形体羸弱。愚笨的医生诊治这种疾病时,不知道恰当地运用补泻之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人体的精华日渐耗散,邪气得以积聚。这是诊治上的第二个过失。”
“善于诊脉的医生,必须将同类的疾病以及异常的症状和正常的症状比类辨别,从容分析,从而得知其病情。作为医生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医术就不值得珍贵。这是诊病上的第三个过失。”
“在诊病时,必须注意贵贱、富贵、苦乐三种情况,必须问其出身的贵贱,是否曾被削爵失势以及是否有做侯王的欲望。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虽然未中外邪,但内在精神已经受到伤害,身体必然败亡。先富后贫的人,即使未受邪气伤害,也会发生皮干筋缩,以致手足萎缩、疲弱痉挛。医生如果不能认真严肃对待,不能从思想转变他的观念,而是一味地柔弱顺从,不从思想根源上施治,乱用药物以致身心失常,病根不能除掉,那么医治也不会有效果。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诊治疾病,必须始终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必须要知道病的后期状况。在诊脉询问症状时,应当结合男女的不同特点,以及生离死别所导致的情志郁结、忧恐喜怒等。这些都能使五脏空虚,血气分离难守,医生如果连这些道理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诊治技术可言。曾经富贵之人,遭到重大精神伤害,致使筋脉严重摧残,即使身体能够动作,津液已不再滋生了。如果旧伤复发、血败凝结,以致滞留不散,归于阳分,化而成脓,使人寒热交作。粗浅的医生治疗这种病,屡次刺其阴阳经脉,致使身体虚弱垮散,四肢转筋,距离死期就不远了。医生对此既不能明辨,又不问其发病原因,只说病势危重,死期不远,这也是粗浅的医生。这是诊治上的第五个过失。”
“综上所述,这五种过失都是由于医生的学艺不精,不明人情事理所造成的。因此,医者在诊治疾病时,应全面了解病人的各种情况,避免犯下这些过失,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百姓信赖的良医,为万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医者还应当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深入了解人体的复杂性和疾病的多样性。只有具备了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病情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