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如果被伤到,后果不堪设想;刺脉不是要伤皮,是说在针刺脉时,不要只刺到皮就停针或出针,而应该继续深入到脉,但要确保不伤到皮。皮虽浅,但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如果刺脉过浅伤到皮,同样会影响治疗效果。
所谓刺皮肤不要伤肉,却是说如果病在皮中,就不需要再深刺伤肉,因为病位在表,深刺只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刺肉不要伤筋,是说在刺肉时,不要刺肉太过伤筋及筋,要把握好度;刺筋不要伤骨,是说在刺筋时,不要刺筋太过伤损及骨。
这些都是因为肌体部位的深浅不同而针制的情况正好相反。”通过岐伯的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清晰地明白,针刺深度的掌握需要根据具体的治疗目标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治疗部位的不同,精确地控制针刺的深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不仅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医生在每一次针刺时都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谨慎,才能真正将针灸这一传统医术发挥到极致,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刺志论
所谓的 “志”,即为记住、铭记之意。在本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虚实的要点、寒热的关系以及针刺补泻的手法,这些都是针刺疗法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必须牢牢记在心里,不可遗忘。
首先,我们来谈谈虚实与寒热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气血充盈,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协调运作。当气血充足时,身体会表现出温暖、有力等状态;而气血不足时,则可能出现寒冷、无力等现象。然而,如果出现气充实但身体却感觉寒冷,或者气虚而身体却发热的情况,这便属于反常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同样地,饮食习惯与血气的关系也是判断身体状态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吃得多,血气相应地会旺盛;吃得少,血气则会相对较弱。但若出现吃得多而血气不足,或者吃得少而血气旺盛的反常现象,就可能是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
此外,脉象也是反映身体虚实的重要指标。脉充实通常意味着血也充实,脉虚弱则表明血也衰虚。然而,如果脉搏盛而血气少,或者脉搏弱而血气多,这显然也是不正常的表现。黄帝曾就这些反常现象向岐伯请教。岐伯详细地解释道:气充实但身体怕冷,这往往是感受了风寒之邪所致;气虚弱而身体发热,则可能是因为感受了暑热之邪。饮食方面,吃得多但血气不足,可能是由于失血以及湿气滞留于下部引起的;而吃得少却血气充盛,则可能是邪气停留于胃和肺所导致的。
再看脉象,脉小而血多,可能是因为饮酒导致中焦郁热;而脉大而血少,则可能是由于风邪入于脉中,影响了水分的正常摄入和代谢。在针刺疗法中,针对实症和虚症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实症的出现通常是因为邪气入侵,而虚症则源于正气外泄。气实的表现是人身体发热,此时针刺应采用泻法,即在针刺实症时,左手放开针孔,以利于泻除体内的邪气。
相反,气虚的表现是人身体寒冷,针刺时应采用补法,即在针刺虚症时,左手闭合针孔,以帮助保存体内的正气。总之,通过仔细辨别身体的虚实、寒热等状态,结合脉象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并在针刺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治疗,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这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法,都是我们学习和掌握针刺疗法时必须牢记的宝贵知识。那么,好亲爱的伙伴们,今天咱们就分享到这里,希望这些内容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