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帝的目光在严济和胡宪林脸上来回扫视,充满了挣扎与纠结。
最终,他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地向后一靠,闭上眼,艰难地点了点头,声音几不可闻。
“…外面的传言,都是真的。太子…确实是为了给朕炼制那长生丹药,掳掠了…不少孩童。”
“如今那些孩子何在?”严济追问,语气依旧平稳。
“已…已妥善安顿。”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心虚。
“并未送还其父母家中,是也不是?”严济步步紧逼。
元康帝再次默然点头。
“老臣以为,此事尚有转圜之机。”严济缓缓道。
“只要与那些尚在孩童的家人好生‘交代’清楚,许以厚赂,严加管束。时日一长,流言自然无根而散,不攻自破。”
元康帝未置可否,只是疲惫地揉着额角。
一旁的胡宪林却踏前一步,眉头紧锁,声音沉痛:“首辅大人此言差矣!那…那些已然死去的孩童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交代’?岂是银钱所能安抚?”
严济侧目瞥了胡宪林一眼,眼神淡漠如冰,轻飘飘地吐出一句。
“不过是一群无知刁民。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谅他们,也不敢胡言乱语。”
胡宪林眉头紧锁,沉声道:“陛下,首辅大人,臣所虑者,正是怕有人从中作梗,推波助澜。”
严济眼皮微抬,语气平淡无波:“哦?胡阁老此言何意?”
“若无人背后操纵,此事何以一夜之间传遍街头巷尾,细节详尽宛若亲见?”
胡宪林转向御座,言辞恳切,“陛下,臣以为,此事若一味强行掩盖,恐如堵洪之水,终将决堤,反致弄巧成拙。”
严济缓缓转向元康帝,问道:“陛下,知晓此事内情者,除我等之外,究竟尚有几人?”
元康帝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沉吟片刻道:“若说从中作梗…朕看,十有八九是那至今逍遥法外的恶道玄微子!必是他怀恨在心,散播谣言,欲乱我朝纲。”
严济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既如此,老臣倒有一策。其一,自是加紧海捕文书,全力缉拿玄微子归案,以正视听。
其二,需设法转移民间视听,让百姓关注他处。”
“如何转移?”元康帝向前倾身。
“陛下,五皇子在北境大捷,不日即将凯旋回京述职,加封大将军。
此乃国之大喜,正可借此机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凯旋庆功宴,令全城同庆。
届时鼓乐喧天,万民观礼,流言蜚语自然渐次消散。”严济从容奏道。
元康帝捻须默然,未即刻表态。
一旁的胡宪林却踏前一步,高声反对:“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五皇子得胜还朝固然可喜,然在此敏感之时,若大张旗鼓举办庆功宴,恐适得其反。
百姓皆言太子失德而五皇子建功,两相对比,岂非更损储君威严,动摇国本?此非国家之福,更非太子之福。”
元康帝目光转向他:“那以胡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胡宪林深吸一口气,郑重躬身道:“臣恳请陛下,令太子殿下亲自出面,颁下《罪己谕》,昭告天下。
殿下应明言己过,承认一时昏聩,误信妖道,致使孩童受苦,百姓不安。
同时承诺必将妥善安置所有受害家眷,厚恤逝者,并自此亲贤臣、远小人,勤修德政。”
他稍顿片刻,见元康帝凝神倾听,便继续分析道:“如此虽有损殿下清誉于一时,却可得三大益处:
其一,显陛下与殿下绝不姑息之态度,亦显皇家勇于承担之气度,或可挽回部分民心;
其二,将罪责集中于妖道玄微子之蛊惑,为太子保留一分回转余地;
其三,主动公布,可夺那幕后操纵者之口实,令其无法再借题发挥,此乃以退为进之上策。”
元康帝听罢,沉思良久。
他目光扫过沉默的严济,又看向一脸坦荡的胡宪林,最终缓缓颔首:
“胡爱卿所言…甚为有理。便依此议,命太子即日拟写《罪己谕》,公告天下。”
喜欢一打一个不吱声,因为我懂法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一打一个不吱声,因为我懂法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