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植园的危机如同一阵掠过水面的风,荡起涟漪后终归于平静。小猴子成了众人眼中走了大运的幸运儿,五十块下品灵石和三个月的“假期”让他一时间风光无两。然而,真正的始作俑者霍天渊,却早已将目光投向了那袋看似微不足道、散发着淡淡土腥气的金线虫尸体。
夜深人静,杂役宿舍区早已鼾声四起。霍天渊借着窗外透入的微弱月光,在床铺上摊开一块粗布,将皮袋中的金线虫尸体尽数倒出。这些虫子细如牛毛,即使在死后,那金黄色的甲壳在月光下仍泛着一种金属特有的、微弱而冷硬的光泽。他拈起一条,指腹传来一种奇特的触感,并非寻常虫豸的酥脆,而是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韧性,仿佛在捏一根极细的金属丝。
“坚韧异常,金气难伤……”师尊醉醺醺的话语再次回响在耳边。霍天渊心中一动,取出李铁柱为他打造的一柄用于处理细微材料的小小精钢刻刀,用刀尖小心翼翼地刺向虫尸甲壳。
“嗤——”
一声极其轻微的、类似金属刮擦的声音响起。刻刀的尖锋竟未能轻易刺入,只是在甲壳表面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白痕。霍天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加大了几分力道,才终于将虫尸剖开。甲壳内部结构致密,断口处并非虫豸常见的粉状或絮状,反而有种细微的晶体感。
“果然蕴藏锐金之气……”霍天渊心中笃定了大半。但这“锐金之气”该如何提取、如何利用,仅凭师尊一句含糊的“磨粉可辅符篆”,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的几天,霍天渊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开始了他的“研究”。他首先将目标瞄准了宗门的“藏经阁”——当然,并非正式弟子才能进入的核心区域,而是外围对杂役弟子有限开放的、存放杂书和基础典籍的偏殿。这里书籍浩如烟海,但大多残缺不全或内容粗浅,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淘换。
他不敢直接询问关于金线虫甲壳的用途,那太过引人注目。他只是借阅那些关于《基础符材辨析》、《低阶灵虫图录》乃至《矿物药性粗解》之类的泛泛之谈。他像一只沉默的工蚁,在字里行间寻觅着可能与“金线虫”、“锐金”、“甲壳辅料”相关的只言片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纸张泛黄、不知被多少人翻烂了的《符箓初解·杂谈附录》中,他找到了一段模糊的记载:“……古有匠师,偶得‘金精虫’尸,其壳坚逾凡铁,磨极细之粉,掺以制符之墨,绘‘金戈符’,锋锐之意倍增然……虫壳惰性甚强,不易融于灵墨,比例失调,反损符纸灵蕴,慎之……”
“金精虫”?或许就是金线虫的别称,或者某种类似的灵虫。“锋锐之意倍增”让霍天渊心头火热,但后面“惰性甚强”、“不易融合”、“反损灵蕴”的警告,也像一盆冷水,让他意识到此事绝非简单地将虫壳磨粉掺入那么简单。
光有书本知识还不够,实践出真知。他找到了一个在符箓堂担任杂役,平日里偶尔能接触到一些低级符师师兄的旧识,用几块从李铁柱那里换来的、质地不错的磨刀石作为代价,向其请教。
“师兄,我前些日子帮灵植园清理杂草,偶然捡到些这种硬邦邦的小虫子,”霍天渊拿出几条金线虫尸体,语气尽量显得随意好奇,“听说这东西的壳有点特别,要是磨碎了,能用来做什么吗?”
那杂役弟子接过虫尸,捏了捏,又对着光看了看,撇撇嘴道:“哦,金线虫啊,这玩意儿壳是挺硬。以前好像听哪位师兄提过一嘴,说这东西的粉,如果处理得好,画‘锐金符’的时候加一点点,能让符箓效果强上一丝。不过也就一丝而已,麻烦得很!首先你得磨得足够细,比面粉还细,不然颗粒感会破坏符纹流畅。其次,这东西跟灵墨不怎么相容,直接加进去会结块,画出来的符十有八九是废的。有那功夫,不如多练习几遍符纹勾勒呢!也就你们这些外行当个宝。”
对方话语中的不屑,反而让霍天渊获得了关键信息:有用,但需极细,且需解决融合问题。
方向明确了,剩下的就是实践。霍天渊的住处没有专业的研磨工具,他只能利用最原始的方法。他找来一块质地坚硬的青石板和一根光滑的石棒,将干燥后的金线虫尸体小心放置其上,开始反复碾压、研磨。这是一个极其枯燥耗费时间的过程,为了达到“比面粉还细”的程度,他往往一磨就是大半夜,手臂酸麻不已。
初步磨好的虫壳粉呈现暗金色,在指尖捻动,确实能感到细微的颗粒感。接下来是解决融合问题。他没有真正的灵墨,那东西价格不菲。他只能用最基础的方式模拟:找来普通的朱砂,用清水调和,然后尝试将不同比例的虫壳粉加入其中。
果然如那位杂役所说,虫壳粉几乎不溶于水,一加入便絮凝成团,沉在碗底。霍天渊尝试用细木棍搅拌,甚至注入微弱的灵力试图调和,效果甚微。绘制的所谓“符箓”(实际上只是模仿最简单“清洁符”的纹路),朱砂线条滞涩不堪,中间掺杂着明显的颗粒,灵力根本无法顺畅传导,废了一张又一张粗糙的草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家丁仙尊:逗逼修真无敌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家丁仙尊:逗逼修真无敌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