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晒谷场上传农技,妇孺皆学促增收
初冬的暖阳驱散了晨寒,村西的晒谷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十几根木柱上绑着麻绳,挂满了新鲜的药材样本——有带着绒毛的蒲公英、黄白相间的金银花苞,还有断面泛着淡黄色纹理的黄芪。场中央摆着一张长桌,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几本翻旧的药书,还有一捆晒干的艾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这是苏婉清为村民们准备的“药材种植培训课”,也是合作社成立以来第一次系统性的技术教学。
辰时刚过,村民们就陆续赶来,有扛着锄头的壮年汉子,有挎着竹篮的中年妇女,还有几个背着小书包的半大孩子——他们是跟着家里长辈来“旁听”的,也想学着辨认药材。李大叔来得最早,他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前排,手里还拿着上次苏婉清给的“种植手册”,边角已经被翻得卷起。“婉清姑娘,我上次种的黄芪,有几株叶子发黄,是不是缺肥了?”他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提问,眼里满是求知的渴望。
苏婉清笑着递给他一片黄芪叶子样本,解释道:“李大叔,您看这两片叶子——这片发黄的,叶脉还是绿的,是浇水多了闷根;要是叶脉也黄了,才是缺肥。咱们种黄芪,得见干见湿,土表发白了再浇水,一次浇透,别积在根部。”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样本上的叶脉,清晰明了,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能看懂。
巳时整,培训课正式开始。苏婉清站在长桌前,身后的木柱上挂着一张手绘的“药材生长周期图”,从种苗到成熟,每一步都画得栩栩如生。“今天咱们主要学三件事:一是怎么辨认真假药材,避免买到假货;二是怎么防治常见的病虫害,不用有毒的农药;三是怎么判断采收时机,早了晚了都影响品质。”她的声音清亮,透过晒谷场的风,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讲“药材识别”时,苏婉清拿出两截黄芪根茎,放在桌上对比:“大家看,真黄芪的断面有放射状的纹理,像太阳的光芒,闻着有淡淡的豆腥味;假黄芪断面是平的,没有纹理,还带着酸味。咱们买种苗时,一定要认准这种纹理,不然种出来的药材没药效,还卖不上价。”她把根茎递给前排的村民,让大家轮流传看,有人忍不住用指甲刮了刮断面,果然闻到了淡淡的豆香。
到了“病虫害防治”环节,苏婉清请来了县城药圃的老药农周伯。周伯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他手里拿着一束晒干的艾草,笑着说:“咱们种药材,最怕蚜虫、红蜘蛛,其实不用买贵的农药,用艾草煮水就行。把艾草煮半个时辰,滤出的水兑水喷在叶子上,连喷三天,虫子就没了,还不影响药材品质。”他一边说,一边演示怎么煮艾草水,还特意强调“煮的时候要盖盖子,不然药效会散”。
村民们听得认真,有人掏出小本子记笔记,有人用树枝在地上画示意图,连旁边的孩子都学着大人的样子,捡起一片叶子模仿“辨认药材”。张婶坐在妇女堆里,听得格外专注,她最担心的就是家里的金银花长蚜虫——去年她种的几株金银花,因为蚜虫没及时治,最后全枯萎了。“周伯,艾草水喷在金银花苞上,会不会影响花苞品质啊?”她忍不住举手提问,语气里带着几分忐忑。
周伯笑着摇摇头:“不会!艾草是温性的,喷在花苞上还能让花苞更饱满。我种了三十年药材,一直用这个法子,你放心!”张婶这才松了口气,赶紧让身边的儿媳把“艾草煮水”的步骤记下来,生怕漏了一个细节。
最热闹的是“采收时机”教学环节。苏婉清让人抬来两筐金银花,一筐是未开的花苞,一筐是半开的花朵:“大家看,这筐花苞,颜色是淡绿色,捏起来硬实,晒干后能卖一百二十文一斤;这筐半开的,颜色发黄,捏着软,最多卖八十文一斤,差了四十文!所以金银花一定要在花苞未开时采,早上露水干了就动手,不然太阳一晒,花苞就开了。”她还现场演示怎么采摘——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花苞底部,轻轻一掰就下来,不能扯着茎秆,不然会把未成熟的花苞也带下来。
几个妇女当场就学着采摘,一开始还会不小心扯断茎秆,练了几次就熟练了。张婶的儿媳学得最快,她一边摘一边说:“原来摘金银花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我都是随便扯,难怪采下来的花苞总有开的,卖不上价。”
考虑到村里的妇女大多要照顾孩子、做饭,没时间参加白天的培训,苏婉清特意在午后加了一场“妇女专场”。专场里,她没讲复杂的理论,而是教大家“分批种植法”:“比如蒲公英和金银花,可以错开半个月种植,蒲公英成熟时,金银花刚长花苞,这样大家不用同时忙两头,照顾孩子的间隙就能去地里忙活。”她还根据每个妇女的家庭情况,帮她们制定个性化的种植计划——家里孩子小的,就多种蒲公英(管理简单);家里有老人帮忙的,就多种黄芪(收益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灵泉神医:开局休夫后我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灵泉神医:开局休夫后我成了首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