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江城,第一场雨来得猝不及防。林峰蹲在小区绿化带的月季丛前,看着被雨水打蔫的几朵花苞,指尖轻轻拂过沾泥的花瓣 —— 这是他开春时亲手种的,看着它们从幼苗长到含苞,本盼着中秋能开花,却没料到一场冷雨就让大半花苞垂了头。
“别愁了,王师傅说这月季怕涝,咱们给根边多培点土,说不定还能救回来。” 苏清月撑着伞走过来,手里拎着刚从五金店买的铁锹,伞沿不自觉地往林峰那边倾,自己的肩膀湿了一片。
林峰抬头看她,雨水顺着伞沿滴在她的发梢,却没见她有半分烦躁 —— 换作以前在圣境,遇到本源失衡,他定会立刻调动能量干预,容不得半分差池;可现在,面对几株打蔫的月季,他竟生出一种 “坦然”:“救得回来最好,救不回来也没关系,明年再种就是。”
苏清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以前总说‘本源不容有失’,现在倒学会‘随遇而安’了。”
“不是随遇而安,是懂了平凡的道理。” 林峰接过铁锹,开始给月季培土,泥土的湿润气息混着雨水的清凉,让他心头格外通透,“本源有本源的法则,月季有月季的脾气,咱们能做的,不是强行改变,而是顺着它们的性子,尽一份力就好 —— 这大概就是‘平凡之道’吧。”
第一幕:接纳不完美 —— 平凡中的 “通透之悟”
林峰与苏清月的领悟,始于对 “不圆满” 的接纳。他们不再追求 “事事完美”,而是在 “尽力之后的坦然” 中,触摸到平凡之道的核心:
1. 林峰的 “月季课”
月季的花苞最终没能全部救活,大半还是枯萎了。林峰没有像往常一样复盘 “哪里做得不好”,而是把枯萎的花苞小心剪下,埋在月季根边 —— 张阿姨路过看到,笑着说:“老林,你这是‘落叶归根’啊,枯花苞埋在根下,能当肥料,明年花儿准开得更艳。”
后来,他在枯萎的月季丛旁,种上了张阿姨送的 “耐涝秋菊”。看着菊花苗在月季的枯枝旁冒出新绿,他突然明白:以前在灵植界种共生莲,总追求 “全株七态、无一残缺”,却忽略了 “枯萎也是生长的一部分”;就像都市里的生活,有顺利也有挫折,有圆满也有遗憾,接纳这些不完美,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过程。
“以前觉得‘守护’就是让一切都好,现在才知道,‘守护’也包括接受不好。” 林峰给菊花苗浇水时,对着花丛轻声说,“就像这月季枯了,却能滋养菊花,这不也是一种共生吗?”
2. 苏清月的 “家电课”
小区 501 室的赵先生送来一台 “古董级” 电视机,说是爷爷留下的,想修好留个念想。苏清月拆开后盖,看着里面老化的电路板和断了线的零件,犯了难 —— 这不是简单的 “滴润滑油、紧螺丝”,需要匹配早已停产的零件。
她翻遍了江城的旧货市场,也没能找到合适的零件。赵先生看着她手上的灰,反倒安慰:“阿清,找不到就算了,我也只是想试试,能看到它拆开的样子,我已经很满足了。”
苏清月却没放弃,她想起五金店的王师傅说过 “老零件能改造”,便带着电路板去找王师傅。两人对着图纸琢磨了三天,用现有零件改造了电路,虽然电视机只能看几个频道,画面也有些模糊,赵先生却激动得红了眼:“能听到声音、看到人影,就像爷爷还在身边一样。”
看着赵先生小心翼翼地抱着电视机离开,苏清月突然悟了:以前修本源设备,总追求 “精准无误、功能完美”,却忘了 “维修的本质是守护心意”—— 这台电视机修得不完美,却守住了赵先生对爷爷的思念,这比 “完美修复” 更有意义。
“平凡之道,不是把事做完美,是把心放到位。” 苏清月在维修铺的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字迹比往常更从容。
第二幕:互助见真章 —— 平凡中的 “共生之悟”
平凡之道从不只关乎 “自我接纳”,更藏在 “邻里间的互相帮衬” 里。林峰与苏清月在接受别人帮助的过程中,更深地读懂了 “共生不是单方面付出,而是双向奔赴”:
1. 一场 “意外的帮忙”
林峰的园艺小课堂要教孩子们种 “冬播小麦”,需要准备松软的营养土。他本想自己去郊外挖,没想到小区里的几位老人听说后,主动把家里的 “陈土” 搬了过来 —— 李奶奶带来的是阳台花盆里换下来的旧土,还特意晒了三天;刘大爷则推着小推车,把自家鸽笼下的 “鸽粪土” 送过来,笑着说:“这土肥,小麦准长得好。”
孩子们种小麦那天,老人们也来帮忙:李奶奶教孩子们 “怎么撒种才均匀”,刘大爷帮着搭 “保温棚”,连平时爱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带来了家里的小铲子、小水桶。看着孩子们围着麦田欢呼,老人们坐在一旁笑,林峰突然觉得:这比在圣境主持 “多元议事会” 更温暖 —— 没有法则,没有身份,只有 “想帮你” 的真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药王重生之都市崛起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药王重生之都市崛起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