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你的帮助,林默涵。顾晓婷认真地说,你有最好的算法和计算资源,我有独特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理论。我们可以一起创造真正理解人类的AI。
林默涵望着她,思绪万千。五年前,他们因为学术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五年后,命运又把他们带到一起。也许,科学进步需要的正是这种碰撞与融合。
给我一周时间,他终于说,我需要验证你的理论。
顾晓婷笑了,那笑容让林默涵想起大学图书馆里他们争论到天明的日子。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数据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欢迎你来实验室。
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当林默涵转身离开时,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期待。也许,AI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不在更多的数据,而在于不同性质的数据;不在更复杂的算法,而在于更接近人类的理解方式。
回到实验室,林默涵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系统,突然觉得它如此冰冷而局限。屏幕上的数据流依然跳动,但在他眼中已有了新的意义。明天,他将走进顾晓婷的世界,探索那个被大多数AI研究者忽视的维度——人类情感的浩瀚宇宙。
林默涵站在情感计算实验室的门前,手指悬在门铃上方迟疑了一秒。这个位于大学老校区边缘的实验室看起来毫不起眼,灰色的金属门上只有一个小小的名牌。与他所在的现代化AI研究中心相比,这里简直像是上个世纪的遗迹。
门突然开了,顾晓婷穿着沾满焊锡的白大褂,头发随意地扎成一个凌乱的丸子头。你来了!她的笑容让实验室走廊昏暗的灯光都明亮了几分,我正调试设备,听到你的脚步声了。
你的听力还是那么敏锐。林默涵跟着她走进实验室,随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与简陋的外表截然不同,实验室内部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空间。正中央是一个类似太空舱的圆形设备,周围墙壁上挂满了各种传感器和显示器。最引人注目的是西面整面墙的屏幕,上面流动着五彩斑斓的数据流,不是常规的数字和图表,而是不断变化的波形和颜色图案。
这是...林默涵走向那面屏幕。
情感数据实时可视化系统。顾晓婷站到他身边,身上淡淡的松香混合着电子设备的气息,每个颜色代表一种基础情绪,波形幅度代表强度,图案变化反映情绪转换。
林默涵仔细观察着那些流动的数据,你用什么算法解析的?传统的情绪识别模型无法达到这种细粒度。
不是算法问题,是数据源不同。顾晓婷走向控制台,调出一组对比图,传统模型依赖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外在信号,误差率高达40%以上。我的数据直接来自使用者的生理反应和主观描述,误差不到5%。
林默涵皱眉,主观描述怎么可能只有5%误差?
顾晓婷神秘地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两个金属手环,戴上这个,我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手环内侧布满微小的电极,戴上后立即开始监测脉搏、皮肤电反应等生理信号。顾晓婷引导林默涵坐在一个特制的椅子上,为他戴上装有微型摄像机和生物传感器的头戴设备。
现在,闭上眼睛,回想一个强烈的情感体验。她的声音忽然变得轻柔,越具体越好。
林默涵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父亲病床前的最后一夜。医院消毒水的气味,监护仪规律的声,父亲干瘦的手握着他的力度...五年过去了,这些细节依然清晰如昨。
很好。顾晓婷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现在用三个词描述你现在的感受。
无力...悔恨...爱。林默涵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
现在详细描述那个场景,越详细越好。
随着林默涵的叙述,实验室的主屏幕上,一组复杂的数据开始生成。不仅有他的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还有一套不断演化的情感模式图。当他说到我本应该早点发现父亲的症状时,屏幕上突然爆出一片深蓝色的波纹。
顾晓婷轻声解释:这是深度悔恨的情感特征,伴随特定的生理反应模式。你的瞳孔扩张了0.3毫米,左手中指有轻微抽搐,这些都是标准情绪识别系统无法捕捉的微观信号。
林默涵睁开眼睛,看到屏幕上完整的情感轨迹图,震惊得说不出话来。那段记忆中的每一个情感波动都被精确记录下来,形成了一条起伏的曲线。
这...这简直...
像读心术?顾晓婷取下他头上的设备,其实不是。我只是建立了一个更接近人类真实体验的数据收集系统。你的每一个微小的生理反应,结合你的主观描述,构成了这幅情感地图。
她调出数据库,我已经收集了超过800人的类似数据,每种强烈情感都有其独特的。当数据量足够大时,AI就能真正理解人类在面对疾病、痛苦时的真实体验。
林默涵凝视着屏幕上自己的情感数据,一种被彻底看透的不安与科学家的兴奋在他心中交战。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缺乏数学严谨性。情感状态应该能被量化成向量,嵌入到高维空间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静心斋志异新篇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静心斋志异新篇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