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刑侦大队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林砚将加密短信的破解报告拍在桌上,红色标记的“边境交易”四字格外刺眼,窗外的晨光透过老旧玻璃,照在满墙的案件线索图上,勾勒出跨境走私网络的模糊轮廓。
“‘老鬼’要在三天后,在滇南边境的清水口岸交接一批走私军火,”林砚的声音打破沉默,指尖划过地图上的国境线,“王虎和张强只是这个网络的末端送货员,‘老鬼’真正的目标,是通过南州向内陆输送武器。”
李建国掐灭烟头,眉头拧成疙瘩:“军火走私?这可不是小案子!1990年边境管控虽严,但清水口岸地形复杂,山林密布,很容易让他跑了。”
苏晓推了推眼镜,补充道:“破解的短信里提到‘货重且脆,需专人押送’,结合王虎之前拉的走私货物,‘老鬼’的团伙组织严密,很可能在边境有固定接头点。”
林砚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警员:“这次行动必须秘密进行,我们兵分两路——我带赵伟和技术组,伪装成货运司机,提前潜入清水口岸附近蹲守;李队留在南州,协调边境警方和武警部队,一旦锁定‘老鬼’踪迹,立刻支援收网。”
“你小心点,”李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边境不比内地,‘老鬼’敢做军火生意,手里肯定有家伙,千万不能硬拼。”
两天后,林砚一行人驾驶着一辆借来的老式解放牌货车,踏上了前往滇南的路途。车厢里堆满了普通建材,实则藏着简易勘查工具、通讯设备和防身武器。沿途的公路蜿蜒曲折,两侧是连绵的群山,越靠近边境,人烟越稀少,空气中都透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赵伟握着方向盘,眼神里带着兴奋和忐忑:“林队,这‘老鬼’真会在清水口岸交易?万一他换地点了怎么办?”
“不会,”林砚看着窗外掠过的路标,“短信里提到的‘老槐树’是清水口岸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这种大型军火交易,换地点风险太大。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老鬼’的接头点,摸清他们的人员配置。”
抵达清水口岸附近的小镇时,已是傍晚。小镇依河而建,房屋多是木质结构,街道上随处可见背着背篓的当地人,偶尔有几辆货车驶过,扬起阵阵尘土。林砚一行人找了家不起眼的小旅馆住下,刚放下行李,就立刻开始侦查。
他们顺着小镇的街道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了短信中提到的老槐树,树下是一个简陋的渡口,几只小木船停靠在岸边。林砚注意到,渡口旁有一家名为“清水客栈”的店铺,门口常年坐着一个抽烟的中年男人,眼神警惕地打量着过往行人。
“那家客栈有问题,”林砚压低声音,“你看门口那个男人,手指上有老茧,腰间鼓鼓囊囊的,像是别着家伙,而且客栈里进进出出的人,都带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气场。”
赵伟点点头,假装不经意地路过客栈,眼角的余光瞥见客栈院内停着两辆黑色越野车,轮胎花纹是罕见的越野胎,和之前案发现场的轮胎印虽不相同,但透着同样的危险气息。
回到旅馆,林砚立刻用加密电台联系李建国:“李队,已锁定疑似接头点‘清水客栈’,院内有两辆可疑越野车,人员配置不明,请求边境警方协助调查客栈老板的身份。”
“收到,”电台里传来李建国的声音,“边境警方已经查到,客栈老板叫麻三,有多次走私前科,五年前刑满释放后就一直待在清水口岸,和境外多个走私团伙有联系,极有可能是‘老鬼’的下线。”
林砚心中一凛,看来这次找对地方了。他挂断电台,对赵伟和技术组的同事说:“今晚我们轮流蹲守,摸清客栈的人员进出规律,明天交易当天,等待支援部队到位后,一举收网。”
夜色渐深,小镇陷入沉寂,只有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林砚趴在旅馆的窗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清水客栈的动静。凌晨两点左右,客栈的大门突然打开,两辆越野车缓缓驶出,朝着边境线的方向开去,麻三坐在第一辆车的副驾驶座上。
“他们要去接货了?”赵伟轻声问道。
“不像,”林砚摇摇头,“交易时间是明天,现在出去大概率是探路,或者去接应‘老鬼’。技术组,立刻追踪他们的行车轨迹,注意隐蔽。”
技术组的同事立刻拿出便携式追踪设备,锁定了越野车的信号。只见两辆车在边境线附近绕了一圈,并没有跨境,而是停在了一处山林中的空地上,停留了大约半小时后,又原路返回了客栈。
“看来他们很谨慎,”林砚分析道,“明天交易前,肯定还会多次探路,我们必须更加小心,不能暴露行踪。”
第二天一早,边境警方的支援悄悄到位,伪装成赶集的村民,分散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林砚则和赵伟换上当地的服装,背着背篓,假装去渡口捕鱼,实则继续监视客栈的动静。
上午十点左右,一辆挂着境外牌照的货车缓缓驶入小镇,停在了清水客栈门口。车门打开,一个身材瘦削、戴着墨镜的男人走了下来,正是“老鬼”——虽然从未见过,但他身上那股阴鸷的气场,让人一眼就能认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