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谦逊务实,却又自信满满,瞬间赢得了不少好感。
自此之后,前往地灵宗山谷的人明显增多。有纯粹好奇来看热闹的,有真心想来请教地脉、灵植问题的,也有部分散修和小家族子弟,见识了地灵宗的独特手段与氛围,心生向往,试探着想要加入。
地灵宗来者不拒,皆以礼相待。由阿土、洛风、藤英等人主持,开设了简单的讲坛,不再空泛地谈论“敬畏大地”,而是结合中域实际情况,传授一些实用的技艺。
他们讲解如何利用本地常见的“吸煞石”布置简易净化阵法;如何培育改良那些能在瘴气环境中生长的特有灵植;如何通过观察山川走势、土壤色泽来判断地下矿藏或灵脉大致走向;甚至公开了一部分改良土壤、引水灌溉的凡人亦能使用的农法……
这些知识,并非地灵教下域带来的原样照搬,而是太初带领阿土、藤英、岳山等新旧门人,结合中域特殊的环境、物产、乃至文化习俗,不断研究、实践、改良而来的。例如,那净化煞气的藤蔓,便是青藤族利用本地一种坚韧的“铁线藤”与下域带来的“净光草”杂交培育而成;那疏导地脉的法器,也融入了中域炼器师常用的“导灵金”以提高效率。
这些充满“中域特色”的实用技艺,立刻受到了广泛欢迎。尤其是那些底层散修和普通村民,他们不像大宗门弟子有丰厚资源,每日都要为修炼资源和生存环境奔波挣扎。地灵宗传授的这些法门,或许不能让他们立刻成为高手,却能实实在在地改善他们的修炼环境,提高灵植产量,甚至找到一些微小的矿脉!
渐渐地,人们发现,地灵宗所尊崇的“大地”,并非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只,而是脚下这片实实在在的土地,是孕育灵谷的山田,是提供矿石的矿脉,是生长药草的沃野,是流淌清泉的河床。他们的“感悟”,体现在更肥沃的土壤、更清澈的水源、更丰富的出产之上。
一种更加务实、更贴近中域本土需求的“地灵宗”形象,开始深入人心。信徒的数量在悄然增加,他们或许并不完全理解地灵教下域总坛那套完整的教义,但他们开始真心感激和尊崇能带来这些切实好处的“大地之恩”,并在日常劳作修行中,自然而然地践行着爱护土地、顺应自然的原则。
太初敏锐地把握住了这种变化。他并未强行纠正或统一,反而鼓励这种本土化的演变。他在讲法时,开始更多地引用中域的山川地名、传说典故来阐释道理;将一些中域本地尊崇的、与土地丰收相关的自然精灵(如“谷灵”、“山姥”等)的传说,巧妙地融入地灵教的叙事体系,将其解释为大地母神不同侧面的显现或眷属。
这种融合与创新,使得地灵宗在中域的传播,阻力大减,接受度大大提高。它不再是一个完全外来的、格格不入的异类,而是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带着中域风土人情烙印的、独具特色的地灵教分支。
这一日,又有十余名附近村落的年轻人,在一位老农的带领下,来到山谷前,恳请加入地灵宗,学习那能让贫瘠土地焕发生机的“神术”。
望着那些年轻人眼中质朴而热烈的渴望,太初知道,地灵教在中域的根,又扎深了一层。
然而,在他心中,那来自巨岩城的、关于离奇失踪和诡异气息的阴影,始终未曾散去。信仰的传播虽初见成效,但潜藏在繁华下的黑暗,或许才是真
喜欢万壤之主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万壤之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