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外的官道上,黄骠马踏着晨露前行。赵安康勒着缰绳,远远望见一片青灰色的瓦顶隐在苍翠的竹林后,那便是南少林了。宝蓝色的长衫已换作素色短打,腰间的青铜葫芦用粗布裹着,乍一看与寻常香客无异——这是他特意做的伪装,南少林毕竟是禅宗祖庭,贸然带着兵刃闯进去,怕是刚过山门就得被乱棍打出来。
离寺庙还有半里地,就听见钟声“咚——咚——”地响,浑厚的声音穿透竹林,落在心湖上竟漾起些微涟漪。赵安康挑了挑眉,这钟声里竟藏着内劲,显然敲钟的和尚不是寻常人物。他翻身下马,将黄骠马拴在路边的老槐树上,从行囊里摸出两锭碎银子,塞进旁边卖香火的老汉手里:“老伯,劳烦照看会儿马。”
老汉掂了掂银子,眉开眼笑:“放心去吧,保管喂得饱饱的。”
顺着石阶往上走,两旁的竹林越发茂密,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来,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偶尔有挎着药篮的僧人走过,穿着洗得发白的僧袍,见了他只是合十行礼,眼神平和,倒看不出有什么高手风范。
山门口的石狮子比福威镖局的更显古拙,门楣上“南少林寺”四个金字透着岁月的沧桑。两个守门的小沙弥不过十二三岁,手里拿着扫帚,见他过来,其中一个脆生生地问:“施主是来上香的吗?”
“是,”赵安康拱手回礼,“也想在寺里借住几日,不知方便吗?”
小沙弥眨了眨眼:“施主得去客堂问知客僧师父。”
穿过山门,便是开阔的天井,几个僧人正在清扫落叶,动作不急不缓,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与远处的钟声相和,竟有种奇异的安宁。赵安康顺着回廊往客堂走,眼角的余光却没闲着——墙角的石缝里插着半截禅杖,杖身光滑,显然常被人握持;廊柱上有几个细微的凹痕,像是被指力戳出来的,边缘却已包浆,不知是多少年前的痕迹。
“南少林果然藏龙卧虎。”他心里暗道。金庸先生的书里说南少林与北少林同源,只是后来渐渐隐于江湖,看来并非虚言。
客堂里,知客僧正在给一个香客登记,见他进来,合掌道:“施主请坐。”僧人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清癯,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沏茶时手腕转动,带着种行云流水的韵律。
赵安康报了个假名,说是来莆田寻亲,想在寺里借住五日。知客僧没多问,只是在簿子上登记时,笔尖顿了顿,抬眼望了他一下:“施主身上有股……海腥味。”
“在海边讨过几日生活。”赵安康不动声色地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压下了些许紧张。他能感觉到,这知客僧的内力虽不及方证大师,却比青城派的侯人英浑厚得多,刚才那一眼,分明是在探查他的底细。
“出家人不问俗事,”知客僧微微一笑,递给他一串佛珠,“凭这个去西厢房领被褥吧。只是寺里规矩严,亥时后不得在院内走动,施主谨记。”
拿着佛珠走出客堂,赵安康才松了口气。他原以为会被盘问再三,没想到如此顺利,转念又想,或许南少林见多了三教九流,早已习以为常。
西厢房住的都是香客和挂单的居士,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赵安康选了个靠角落的床铺,放下行囊后,便借口闲逛,在寺里转了起来。大雄宝殿庄严肃穆,佛像前的蒲团磨得发亮;藏经阁紧闭着门,门口有两个灰衣僧人守着,眼神锐利如鹰;后院的练武场上传来呼喝声,十几个武僧正在练拳,拳风虎虎生威,却不带半分戾气。
他装作看风景,在练武场旁的石阶上坐下。武僧们练的是南少林的基础拳法,招式朴实,却招招沉稳,显然是扎根基的功夫。带队的老僧约莫六十岁,手里拿着根藤条,时不时在哪个弟子背上抽一下:“出拳要沉肩,换气要匀,急什么?”
赵安康看着看着,忽然想起辟邪剑法的凌厉。南少林的功夫如大地厚重,辟邪剑法则如闪电迅疾,若是能取两者之长……他正想得入神,那老僧忽然朝他看来,藤条一指:“施主看得入神,莫非也懂些拳脚?”
“略懂些粗浅把式,”赵安康起身拱手,“见大师们功夫扎实,不由得看呆了。”
老僧眯眼笑了笑,没再追问,转身继续教拳。赵安康却觉得后背微微发寒,刚才那老僧的眼神,竟像能看穿他的底细一般。
接下来的两日,赵安康每日清晨跟着香客们上早课,听僧人诵经。梵音缭绕中,他试着运转辟邪内力,竟发现那些原本炽热的气流变得温顺了许多,与道家的清静、儒家的沉静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的平衡。他越发觉得,这南少林或许真有能让他受益匪浅的东西。
夜里,他借着月色在寺里摸索。藏经阁守卫森严,他试了两次都没能靠近,最后只能放弃。倒是在一间废弃的禅房里,发现了些有趣的东西——墙角的石碑上刻着几句残缺的拳谱,字迹模糊,却与他从《黄庭经》里悟出的吐纳法门隐隐相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诸天从江湖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诸天从江湖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