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
钱塘县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气息。
在县城的一角,有一座破败的院落,这里住着一位名叫柳明远的书生。柳明远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勤奋好学,颇有才华,只是时运不济,屡次科举都名落孙山。
这日清晨,柳明远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准备去城外的山涧边读书。他刚走出院门,就看到几个官差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
“你就是柳明远?”为首的官差一脸严肃地问道。
柳明远心中一惊,连忙拱手行礼:“正是在下。不知官差大哥找我有何事?”
“何事?”官差冷笑一声,“有人告你杀人越货,跟我们走一趟吧!”
“什么?杀人越货?”柳明远吓得脸色苍白,“官差大哥,你们是不是弄错了?我一直在家读书,从未做过违法乱纪之事啊!”
“是不是弄错了,到了县衙就知道了!带走!”官差不容分说,就命人上前铐住了柳明远。
柳明远百般辩解,但官差根本不听。无奈之下,他只能被官差押着,朝着县衙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没想到这个柳书生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竟然是个杀人犯。”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真是太可怕了。”
“可怜他那老母亲,要是知道了,不知道会多伤心。”
柳明远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心中百感交集,既委屈又愤怒。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谁,竟然会被人如此陷害。
县衙内,县令王大人正坐在公堂之上,审理此案。
原告是县城里的富商赵德发。他声称,昨日傍晚,他在城外的树林里遇到了柳明远,柳明远见他随身携带了大量银两,便起了歹心,将他打伤,抢走了银两,还差点杀了他。
“大人,草民所言句句属实,求大人为草民做主啊!”赵德发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
柳明远连忙辩解:“大人,冤枉啊!昨日傍晚我一直在家中读书,有邻居可以作证,我根本没有去过城外的树林,更不可能抢劫赵老板啊!”
“你胡说!”赵德发反驳道,“昨日我明明看到是你,你还想狡辩?我这里还有你抢劫时掉落的玉佩为证!”
说着,赵德发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递给了王大人。王大人接过玉佩,仔细看了看,发现玉佩上刻着一个“柳”字。
“柳明远,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王大人一拍惊堂木,厉声问道,“人证物证俱在,你竟敢在公堂之上狡辩!来人啊,大刑伺候!”
“大人,我是被冤枉的!我没有杀人,也没有抢劫!”柳明远拼命地喊道。
但官差已经上前,将他按倒在地,准备动用大刑。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公堂外传来:“王大人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济公穿着破僧衣,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走了进来。
“济公活佛?”王大人看到济公,连忙起身拱手行礼,“不知活佛今日前来,有失远迎。”
“王大人不必多礼。”济公摆了摆手,“我听说大人今日审理一桩抢劫杀人案,特来看看。”
他走到柳明远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问道:“这位书生,你当真没有抢劫杀人?”
柳明远连忙点头:“活佛,我对天发誓,我绝对没有做过那种事!我是被冤枉的!”
济公又看了看赵德发,问道:“赵老板,你确定抢劫你的人就是这位柳书生?”
赵德发肯定地说道:“没错,就是他!我看得清清楚楚,绝不会错!”
济公摸了摸下巴,微微一笑:“王大人,依我看,此案恐怕另有隐情。这玉佩虽然刻着‘柳’字,但并不能证明就是柳明远抢劫了赵老板。说不定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呢?”
“活佛,这……”王大人有些犹豫了。
赵德发连忙说道:“大人,济公活佛只是个出家人,不懂断案之道。这玉佩就是铁证,柳明远就是凶手,您可不能听他的一面之词啊!”
“赵老板此言差矣。”济公说道,“出家人虽然不懂官场的规矩,但却懂得分辨是非善恶。我看赵老板神色慌张,眼神躲闪,恐怕心中有鬼吧?”
赵德发被济公说得脸色一变,但还是强装镇定地说道:“活佛,您可不能血口喷人!我是受害者,怎么会心中有鬼?”
“是不是血口喷人,我们一问便知。”济公说道,“王大人,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证明柳明远是不是凶手。”
“哦?什么办法?”王大人连忙问道。
“很简单。”济公说道,“我们可以去案发现场,也就是城外的树林里看看。如果柳明远真的是凶手,那么现场一定会留下他的脚印或者其他痕迹。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他是被冤枉的。”
王大人觉得济公的话有道理,便说道:“好,就依活佛所言。来人啊,备轿,我们去城外的树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活佛济公第四部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活佛济公第四部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