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赋能”的理念和“非遗杯套”的创意方向虽然明确了,但真正的考验在于执行,在于将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当“非遗纪元”以苏茜为首的设计团队,与“茶言观色”那边由年轻新锐设计师组成的团队,坐在同一张会议桌前时,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才真正开始。
“茶言观色”的总部设计中心,充满了互联网公司特有的活力与速度感。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都市景观,内部是开放式的loft空间,墙面涂鸦鲜艳,随处可见他们标志性的、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漫画风格的IP形象。他们的设计总监姓唐,是个留着利落短发、穿着时尚、语速极快的年轻女性,大家都叫她Mia。
会议伊始,Mia的团队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明确的目标导向。她们对“非遗杯套”的创意表示赞赏,但很快便提出了她们的核心关切。
“苏总监,沈顾问,你们的理念我们非常认同。”Mia用激光笔点着投影上的杯套草图,开门见山,“但我们必须考虑几个现实问题。第一,成本与产能。特种纸张、精密模切、特殊压纹,这些工艺都比普通印刷成本高,而我们这次联名是全球千万级别的投放量。第二,视觉冲击力。在门店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在消费者匆匆一瞥的瞬间,如何确保我们的杯套能第一时间抓住眼球?我们认为,色彩是关键!比如这款‘光影剪纸’,能不能用更跳脱的、比如荧光绿或活力橙的卡纸?镂空部分能不能更大、更夸张一些?”
她身后的年轻设计师们纷纷点头,有人补充道:“还有社交传播性!我们希望能设计出极具辨识度和话题性的‘打卡点’,比如杯套可以折叠成一个小动物或者他们品牌IP的某个形态?”
这些提议,立刻让沈砚心皱起了眉头。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温和却坚定:“Mia总监,各位,我很理解你们对市场和传播的考量。但非遗的美学,有其内在的法则。剪纸讲究‘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线条的疏密、虚实、连贯性至关重要。过于跳脱的颜色和过于夸张的镂空,会破坏这种平衡,让作品显得浮躁,失去剪纸应有的灵气和韵味。至于将杯套折叠成其他形态……”他摇了摇头,“这背离了杯套作为‘包裹容器’的功能本质,也与我们希望通过杯套本身结构来体现非遗智慧的初衷相悖。”
苏茜也立刻跟进,她拿出了准备好的色彩分析图和材质样本:“Mia,我们理解色彩的重要性。但我们认为,高级的、能引发深度共鸣的视觉,不一定需要依赖高饱和度的色彩。比如这款‘光影剪纸’,我们坚持使用高白度卡纸,正是因为白色最能凸显光影的纯净和微妙变化,这与剪纸‘以虚代实’的哲学是契合的。我们可以通过镂空图案本身的精美和独特性来制造视觉焦点。”
她又拿起“竹韵编织”的样本:“这款的色调,我们选用了接近天然竹色的浅赭和米白,强调的是一种温润、质朴的触感和视觉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高级感。”
Mia的团队显然有些难以接受。一位设计师直言:“苏总监,沈顾问,我尊重传统,但市场是残酷的。你们说的‘高级感’、‘纯净’,可能需要静下心来才能体会。但在我们门店那种环境下,消费者可能连三秒钟的耐心都没有。我们需要的是‘秒懂’的视觉刺激!”
会议陷入了僵局。一方追求的是文化的深度传承和高级美学表达,另一方追求的是极致的市场效率和瞬间的吸引力。这不仅仅是设计风格的差异,更是底层逻辑的冲突。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团队进行了多轮拉锯式的沟通。邮件往来频繁,线上会议一个接一个。苏茜团队不断修改设计稿,试图在坚持内核的前提下,融入一些更符合大众传播的元素,但每次提交的方案,似乎总无法完全满足“茶言观色”对“爆款相”的期待。
压力越来越大。连周锐都有些动摇,私下对林砚说:“林总,是不是我们太理想化了?对方毕竟是快消巨头,他们的市场经验是不是更值得借鉴?”
林砚却异常坚定:“告诉苏茜和砚心,底线不能退。我们要合作的,不是一个被稀释、被扭曲的非遗,而是一个真正有尊严、能打动人心的非遗。”
转机出现在一次近乎破裂的沟通之后。那天,双方针对“光影剪纸”的最终图案再次争论不休。Mia团队坚持要用一个更现代、更抽象的几何裂痕式镂空,认为更具“艺术冲击力”;而沈砚心则坚持采用源自传统、寓意“连绵不断”的“盘长纹”变体,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承载文化的重量。
争论不下,气氛降至冰点。
一直沉默旁听的苏茜,忽然拿起笔,在草图纸上快速勾勒起来。她没有画杯套,而是画了两个重叠的圆环,一个代表着“传统纹样的文化寓意与结构美”,另一个代表着“现代设计的视觉张力与传播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