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桌中央,热气腾腾。十几口架在固体燃料炉上的大锅正翻滚着白浪。林晓芸带着几个妇女,正用长柄漏勺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浑圆饱满的饺子捞进旁边一字排开的、洗刷得光亮的不锈钢盆里。饺子的香气,那熟悉无比的白菜猪肉混合着面皮蒸腾出的味道,在这密闭的空间里浓郁得几乎化不开,狠狠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鼻腔和记忆深处关于“过年”的神经末梢。
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紧紧盯着那翻滚的饺子,喉咙不受控制地滚动着。他们大多对末世前的春节只有模糊的印象,但这香味带来的幸福感是真实的。孙老师坐在孩子们中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从怀里摸出几个小小的、用相对柔软的锡纸仔细折叠成的“红包”。
“来,孩子们,压岁钱。”他声音轻得几乎只有身边的孩子才能听见。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一个,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没有钞票,只有一枚枚打磨得光滑、直径约两厘米的金属圆片。圆片一面刻着一个端端正正的“安”字,另一面则是一个小小的编号。这是据点铸造的“世安硬币”——用搜集到的废旧弹壳熔炼、打磨、手工刻印而成。在据点内部,它们可以兑换少量的额外零食(比如一颗珍藏的水果硬糖),或者一次优先使用热水澡堂的权利。在孩子们眼中,这已是无比珍贵的“财富”。
看着孩子们捧着硬币欣喜又珍惜的模样,看着大人们分到饺子时眼中瞬间涌起的水光和极力压抑的吞咽动作,人群中有人再也忍不住。压抑的啜泣声低低响起,一个接一个,如同涟漪般扩散。眼泪无声地滑过粗糙冻伤的脸颊,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他们哭失去的亲人,哭经历的苦难,更哭这末世中求之不得、此刻却真实握在手中的一点点暖意和希望。这顿年夜饭的饺子,是林晓芸她们用据点大棚里最后一批收获的白菜和储存的冻肉精心制作的,每一口,都饱含着生的艰辛与不易。
“李队……李队他会来吗?”角落的阴影里,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看着盆里晶莹的饺子,轻声问旁边的丈夫。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畏惧,也有一丝期盼。
丈夫摇摇头,声音压得更低:“别瞎想。李队能在A2给咱们弄来粮食,弄来暖棚,弄来这饺子馅……就够了。他在上面守着,咱们下面才能安心吃口热乎的。”话语里是对那个男人绝对力量的认知和一丝根深蒂固的距离感。
这时,一个头发花白、曾经是中学校长的老人慢慢站起来。他没有说话,只是拿起桌上一个洗刷得格外干净的碟子,用公用筷子仔细地夹了十几个最大最饱满的饺子,小心地堆放在碟子里,生怕碰破一点皮。然后又拿起旁边几个小碟,夹了些酸辣土豆丝(大棚土豆丰收的成果)、腌渍的萝卜条(林晓芸带领妇女人工腌制的)、一小撮油炸花生米(极其珍贵的库存)。他的动作很慢,很郑重。
“老张,你这是……”旁边的人低声询问。
老校长抬起头,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恳求,声音轻若游丝:“李队……还有李娜姑娘……他们……太辛苦了。这大过年的,上面……上面怕是冷清。这点饺子小菜……能不能……能不能麻烦谁……悄悄地……悄悄地送上去?”他浑浊的眼睛扫过众人,“咱们……咱们今天能坐在这里……能让孩子吃上饺子……都是托谁的福?没有李队的枪和规矩……咱们早成了外面那些冻肉了!”
他这番话,如同一块石头投入平静却压抑的水面。众人先是沉默,随即眼中流露出强烈的认同和热切。恐惧依旧存在,但一种更深沉、更朴素的感激之情在无声中汹涌。是啊,没有那个冷酷如冰的男人和他制定的铁律,没有他如同开挂般囤积掠夺来的物资,哪来这三座在尸潮冰封中屹立的孤岛?哪来这顿沾着人烟气味的年夜饭?
“对!给李队送去!”
“还有李娜姑娘!她也总下来帮忙看病!”
“挑好的!挑皮最完整馅最多的!”
“小心点,别弄出声响……”
众人低声附和着,七手八脚却又无比小心地帮忙布置着那个简陋的“贡品”。有人拿来一块相对干净的布盖在碟子上保温。捧着这碟寄托着近千人复杂心意的饺子小菜,老校长和王小雨对视一眼,后者点了点头,准备起身去执行这项带着无比压力的任务。
就在这时——
“嘎吱……”
厚重的、被多层保温帘覆盖的会议室大门,发出一声极其轻微的开合声。
所有的低语、啜泣、收拾碗碟的轻响,瞬间消失!
两百多道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绳索牵引,齐刷刷地、带着惊愕、惶恐,甚至一丝来不及反应的茫然,投向门口。
厚重的帘子被一只手从外面掀开。寒风裹挟着几点雪沫,试图钻入温暖的室内,却在接触到内部炽热空气的瞬间消失无踪。
门口,站着两个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警黎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辅警黎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