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发来的关于“星烁科技”的警告,像一片阴云,短暂地遮蔽了因Artemis合作机会带来的喜悦。苏文渊果然贼心不死,选择了更隐蔽、也更符合商业规则的报复方式——扶植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
“星烁科技……我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沈宇航快速在电脑上搜索着,“成立不到一年,创始人背景不详,但最近几个月在几个创新大赛上露过面,拿了些小奖。没想到背后是苏文渊这老小子在输血!”
江辰看着屏幕上星烁科技那看似简陋却透着精悍气息的产品介绍页面,眼神冰冷。对方的产品定位同样是基于AI的情感陪伴与心理健康辅助,无论是目标用户还是核心技术,都与“初心未来”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只是在具体落地上更偏向工具化和数据追踪,少了几分“初心未来”强调的人文温度。
“这是阳谋。”江辰沉声道,“苏文渊知道直接攻击我们已经很难奏效,就换了个赛道,用资本堆出一个我们的模仿者和竞争者。他想在市场上正面击垮我们。”
压力骤增。他们不仅要面对自身产品落地的挑战,还要时刻警惕这个隐藏在暗处、有资本支持的对手。
“怕他个鸟!”沈宇航梗着脖子,“咱们有薇薇的核心设计,有辰哥你掌舵,还有李泽明的认可,难道还干不过一个靠抄袭起家的?”
“光有决心不够。”江辰摇头,“我们必须更快,更准。李泽明给我们的时间和资源都有限,容不得半点浪费。”
没有时间沉浸在担忧中,团队必须立刻行动起来。首要任务,就是落实李泽明提出的条件,尤其是确定产品聚焦的方向。
共享办公空间的会议室里,气氛严肃。白板上写满了团队成员提出的各种用户痛点:学业压力、社交恐惧、职场焦虑、孤独感、亲子关系……
“我们的资源只允许我们集中火力解决一个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江辰用马克笔敲了敲白板,“贪多嚼不烂。大家投票,或者,用数据说话。”
团队成员争论不休。王锐认为应该聚焦大学生群体,解决他们的学业和社交压力,这是他们最熟悉的领域;另一名技术成员则认为职场焦虑覆盖面更广,商业价值更大;还有人坚持应该围绕“孤独感”做文章,认为这更契合他们“陪伴”的初心。
林薇安静地听着,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之前全国赛时做的用户调研数据和情感板。她看着那些充满焦虑和渴望被理解的用户留言,脑海中浮现的是Artemis总监艾米莉·陈提到的那个跨界项目“Aether”,其核心也是探索科技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人类深层的情感需求。
两个看似不同的项目,在底层逻辑上,竟然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或许……”林薇抬起头,声音不大,却让争论暂时停歇,“我们不应该按人群或者症状来划分,而应该聚焦于一种最基础、也最普遍的情感状态——‘夜晚的孤独与思绪反刍’。”
她走到白板前,画下一条简单的时间轴:“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在深夜独处时,都容易陷入一种难以排解的孤独感,或者对白天的经历进行过度思考和焦虑,也就是‘反刍’。这种状态持续时间长,负面影响大,而且现有产品要么过于娱乐化,要么过于严肃。”
她将自己的平板连接到投影仪,展示出几张快速勾勒的概念草图——温暖而不刺眼的界面,引导性的呼吸动画,舒缓的自然音效,以及一个非对话式的、基于认知行为疗法原理的“思绪整理”轻交互功能。
“我们可以不做复杂的聊天机器人,也不做严肃的心理治疗工具,而是做一个‘数字晚安伴侣’。”林薇的眼睛因为投入而闪闪发光,“目标极其单一:帮助用户在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平静下来,梳理纷乱的思绪,获得一种被接纳和陪伴的安全感,从而改善睡眠和情绪。这是我们现有技术能快速实现,也最能发挥设计优势的切入点。”
林薇的提议,像一道光,瞬间穿透了纷杂的讨论。目标极其聚焦,用户场景明确,情感价值清晰,而且巧妙地避开了与“星烁科技”那种可能更偏向全天候数据监控和主动干预产品的正面竞争。
“这个好!”沈宇航第一个表示支持,“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很治愈,而且做起来不复杂!”
王锐等人仔细思考后,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这个方向既保留了项目的“温度”,又具备了快速落地和验证的可能性。
产品方向就此敲定——“夜安灯”(Nightht Light),一个专注于缓解夜间孤独与思绪反刍的轻量级数字伴侣。
方向确定后,团队如同上紧了发条,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开发中。江辰负责整体架构和项目管理,沈宇航和王锐攻坚核心技术模块,其他成员各司其职。而林薇,则正式开启了她的“双线作战”模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心动撞击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心动撞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