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不需要靠咬文嚼字去构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我们更想听的,是有人说:‘那一年我真的喜欢过一个人,哪怕一句话都没说出口。’”
“比如我今天跟你讲的——那些事,不是‘故事’,是回忆。”
我盯着她良久,有些恍然。
“所以你是说……小说得变?”
她点点头:“不是变,是回归。”
“回归哪儿?”
乔伊望向窗外夜色:“回到一个人坐在床边,翻着泛黄笔记本,突然想起‘原来那年我也写过一句给谁的话’的那个瞬间。”
“你别再给我们设悬疑、设套路、设反转。”
“你就写——我们怎么活过的。”
我怔怔看着她,忽然理解了她眼神里的东西。
不是批评,而是时代更替后那种温柔的提醒:
小说不该只是讲完一个故事,而是留下一种“活着过”的证明。
乔伊站起身,拎起外套,准备离开采访间。
临走前,她回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
“要写,就写那天我逃课翻墙时穿错了左脚鞋;写陈树给我焊耳机时手被电了一下,还假装镇定地问我有没有创可贴。”
“还有张芳半夜偷偷躲在阳台上听广播剧,还要故作镇定说自己在听单词。”
“我们那个年代的‘穿越’,不是从一个时代跳到另一个,而是从不懂跳进懂,从喜欢走到错过。”
“这比设定宇宙还难写,不是吗?”
我点了点头,没说话。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我:
“你真的来自2045年?”
这个问题我其实早就预料到了。甚至一开始,在前几章里,我就刻意用了很多那个时代才有的词汇,比如“量子频点识别”“多维身份绑定”“时间信标”……还有Ω装置的震荡参数单位,那可不是现在这地球上随便一本科幻小说能编出来的。
可后来,读者留言里有人说:“太夸张了吧,这还是青春校园小说吗?”
于是我就删掉了那些“太未来”的细节,把词换成了你们更容易接受的版本,比如“电流感”“闪光”“收音机”。看起来更像一段“梦”了,对吧?
但我得告诉你——
它不是梦。
【2045年的世界,是另一种沉默】
2045年到底是什么样?
你以为未来的最大变化是技术,是飞行汽车,是月球旅行,是虚拟人生绑定芯片?
都不是。
真正的变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那个时代,人和人之间已经非常“简单”了。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算计和竞争。
不是因为人变好了。
而是因为——我们不再是地球的主角。
【Ω装置,是故事的开始,也是边界】
那个Ω装置,你以为只是小说里的穿越机器?
乔伊也曾以为那只是“一个实验事故”。但后来她知道,那东西根本不是地球科技制造的。
它的材料结构,我们直到2043年都没能完全分析出来。它释放的量子频率,不属于任何一种已知能谱。甚至连它的存在方式,都违背了人类对物理世界的定义。
换句话说:
Ω装置,不是人类发明的。
它,是人类发现的。
更准确地说,它是Ω星系的“遗留物”。
那颗星球,目前我们连具体坐标都无法确定。
【人的利益,在更大的宇宙面前,不值一提】
你知道Ω星球是什么概念吗?
乔伊后来翻阅了Ω项目的后续资料,上面写着一行话:
“Ω星球上的一个粒子震荡,
所产生的能量,
足以在5秒内熄灭整颗地球。”
就像你一脚踩死一只蚂蚁,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它存在过。
所以,到2045年,我们这代人——
不再以利益为出发点去做事了。
你想拥有什么?想“赢”过谁?想拿到什么名额?
这些问题,太小了,小到像游戏中的支线任务。
人类终于明白了自己不是宇宙的主角。
在那样的背景下,反而——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真诚。
我们开始更珍惜“陪伴”和“记得”。
【所以,我们写这些青春故事,是为了什么?】
有人问我:
“你们都已经知道宇宙有更高级的文明了,
还写这些‘谁喜欢谁,谁错过谁’的故事,有意义吗?”
我说:“有啊。”
宇宙那么大,我们是幸运的——
曾经,在这颗不重要的蓝色星球上,
有一群不完美的少年,
认真地喜欢过彼此。
这就够了。
所以你问我:“你真的来自2045年吗?”
我只能告诉你:
我来自一个世界,那里科技能翻转时间线,但翻不回那一页泛黄的草稿纸。
来自一个世界,那里数据能复原记忆,但无法再听见晚自习后那声轻轻的“你还没走啊?”
我来自一个世界,
我们有更快的速度,
但再也没有机会,
坐在那间叫“高170班”的教室,
看阳光落在那个人的肩上。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回高考当状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