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坊的回甘
闽北的武夷山脉深处,有个叫茶岩村的村落。村子藏在云雾缭绕的山坳里,梯田式的茶园沿着山势铺展开,茶树的嫩芽上常挂着水珠,空气里总飘着股茶叶的清香和炭火的微暖——那是从村口的老茶坊里传出来的。茶坊是座木质结构的老屋,屋里的竹匾上晾着刚采的鲜叶,墙角的炭炉上煨着紫砂壶,壶嘴飘出的热气里裹着茶香,八仙桌上摆着粗陶茶具,几个茶客围坐在一起,捧着茶杯细细啜饮,脸上泛着满足的红晕。茶坊的主人姓苏,是位年近七旬的老汉,村里人都叫他苏茶师。苏茶师做了一辈子武夷岩茶,手掌被茶汁染得发褐,指腹带着常年揉捻茶叶的薄茧,却能凭手感判断茶叶的老嫩,一把普通的鲜叶,经他手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就能变成条索紧结、香气馥郁的岩茶,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入口醇厚,咽下后喉间泛起甘甜,余韵能在舌尖萦绕许久。
这年清明,茶园里的春茶刚冒尖,苏茶师背着竹篓上山采茶。他专采茶树顶端的“一芽二叶”,手指捏住芽叶基部轻轻一提,芽叶便顺势落下,不损伤茶树的枝干。“采茶得像掐花,”他对跟在身后的少年说,“不能用指甲掐,得用指腹提,不然茶汁会流失,做出来的茶就少了股鲜爽劲。”
少年叫阿峰,是苏茶师的外孙,学校放春假来茶坊帮忙。他学着外公的样子采茶,可要么把芽叶捏碎了,要么连带着老叶一起摘下,半天采不满一小篓。“外公,这采茶看着简单,咋这么难?”
苏茶师把阿峰采的茶叶倒在竹篓里,挑出老叶和碎芽:“不难,就是得轻、巧、快。你看这芽头,嫩得像婴儿的皮肤,得顺着它的性子来,急了就伤了它。”他重新演示给阿峰看,手指在茶丛间灵活地穿梭,芽叶像绿色的珍珠,纷纷落进竹篓,“清明前的茶最金贵,叫‘明前茶’,芽头饱满,香气足,过了清明,茶叶就长老了,滋味就淡了。”
采回来的鲜叶要先“萎凋”。苏茶师把鲜叶均匀地摊在竹匾里,放在通风的屋檐下,让阳光和风带走一部分水分。“萎凋得恰到好处,”他用手翻动着茶叶,“太干了,茶叶会发脆,揉捻时易断;太湿了,做青时发酵不均匀,茶会带涩味。得让茶叶失去三成水分,变得柔软有韧性,像刚晒过的绸缎,才算好。”
阿峰帮着翻动茶叶,阳光照在鲜叶上,泛着莹润的绿光,茶香随着翻动渐渐释放出来,清新得让人神清气爽。“外公,这茶叶已经很香了,直接泡着喝不行吗?”
“不行,”苏茶师摇了摇头,“鲜叶有股青草气,得经过‘做青’,才能把香气逼出来。这就像生米,得煮熟了才好吃,茶也得经过道道工序,才能出真味。”
做青是岩茶制作的关键。苏茶师把萎凋好的茶叶放进竹筛,双手握住筛沿,轻轻摇晃,让茶叶在筛子里互相碰撞、摩擦。“这叫‘摇青’,”茶叶边缘在碰撞中渐渐变红,他停下来说,“让茶叶受伤,才能促进发酵,释放香气。摇一会儿,得摊开‘晾青’,让茶叶‘喘气’,这样反复几次,茶的香味才能层次分明。”
他一边摇青一边观察茶叶的变化,摇青的力度和时间一次比一次增加。第一次摇青,茶叶只是轻微发热;第三次摇青,茶叶散发出淡淡的兰花香;第五次摇青,茶香变得浓郁,像山间的幽兰混着岩石的气息。“你闻,”苏茶师让阿峰凑近闻,“这是‘岩韵’的开始,咱武夷岩茶的魂就在这了。”
做青结束后,茶叶要“杀青”。苏茶师把茶叶倒进烧热的铁锅,用竹帚快速翻炒。锅里的温度很高,茶叶遇热发出“噼啪”的声响,青草气渐渐散去,茶香变得更加纯正。“杀青要快、匀、透,”他的手臂快速翻动,额头上渗着汗珠,“目的是杀死茶叶里的酶,停止发酵,不然茶会变得太苦。就像炒菜,火候到了就得赶紧出锅,不然就糊了。”
杀青后的茶叶趁热“揉捻”。苏茶师把茶叶倒在竹匾里,双手握住茶叶反复揉搓,茶叶在力道下渐渐形成条索,茶汁被揉出来,粘在茶叶表面,泛着油亮的光泽。“揉捻能让茶叶的滋味更浓郁,”他把揉成一团的茶叶抖散,“条索要紧结,像绳子一样,这样烘焙时才受热均匀,泡出来的茶滋味才足。”
阿峰学着揉捻,可力气太小,茶叶根本揉不出条索,要么松散,要么揉成碎末。苏茶师笑着把他的手包在自己手里:“得用手腕的力,顺时针揉,让茶叶顺着一个方向转,就像给它们‘编辫子’,编得紧才好看,滋味才浓。”
揉好的茶叶要“烘焙”。苏茶师把茶叶装进竹笼,放在炭炉上烘烤。炭炉里烧的是当地的荔枝木炭,火力温和,带着股果木的清香。“烘焙分两次,”他边添炭边说,“第一次叫‘初烘’,去掉大部分水分;第二次叫‘复烘’,用文火慢烤,让茶叶吸收炭火的香气,固定品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