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的是,这时候宋朝的官场毕竟还不是这等阿谀奉承之辈的天下,前宰相吕夷简的三公子、时任天章阁待制的吕公着为此而大怒道:“你们简直是在胡闹!我朝只有真宗皇帝曾经尊称太祖皇帝为皇伯考,而太祖皇帝乃我朝开国之君,且又是真宗陛下的正宗伯父,所以真宗陛下对太祖皇帝的这个“皇伯考”的称呼完全没问题,但问题是我们的这位濮王生前是皇帝吗?”
吕公着这一巴掌看似打在了阿谀之辈的脸上,但实际上受伤最重的那个人却是韩琦,因为让赵曙尊称赵允让为“皇伯考”的馊主意其实就是他授意提出来的,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讨好赵曙从而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眼看吕公着这回把真宗和太祖两位皇帝抬了出来,韩琦等人则搬出了更古老的大人物出来——汉宣帝、汉光武帝!
他们说汉宣帝刘询和汉光武帝刘秀在登基之后也是追称自己的父亲为皇考,那么赵曙为什么就不能也这样做呢?可是,他们显然忽略了一个细节,刘询的前一任皇帝是有名的“海昏侯”刘贺,刘贺在辈分上是刘询的堂叔,而刘贺的前一任皇帝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刘弗陵(此人是刘彻长子刘据的幼弟,也就是刘询的堂祖父)。重点就在这里,刘询的前两任皇帝与他从始至终都只是堂亲的关系,而非嫡亲。最最重要的一点,刘询和他们也没有“过继为嗣”的关系,他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父亲——刘进(汉武帝的皇太子刘据的儿子)。
再说汉光武帝。刘秀虽然自称是西汉皇室后裔,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他的东汉王朝名为继承实为开创,他尊称自己的父亲为皇考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再来看赵曙。既然他是赵祯的嗣子,那么他的父亲在伦理和法理上都是赵祯,而不是濮王赵允让,所以赵曙凭什么要称呼赵允让为皇考?这岂不是就意味赵祯在世期间宋朝同时有两个皇帝?也意味着赵曙有两个爹?这在如今的时代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在封建礼法时代,这就叫纲常大乱!
韩琦等人将刘询和刘秀搬出来本想给自己翻盘,但如此站不住脚的理论很快就被才高八斗的学士们轻易推翻,可韩琦不服,他请求赵曙将此事的议事范围扩大至谏院和御史台。韩琦的用意是想用人数优势压倒学士院的声音,可正当大伙儿吵得不可开交时,深宫里的曹太后发话了,她这话是直接给韩琦说的:“胡闹!赵允让若称皇考,那么这将把仁宗皇帝置于何地?”
韩琦顿时就蔫了,当他将此事汇报给赵曙时,曹太后的话又变了一个意思。韩琦说:“太后不但反对称皇考,连皇伯都觉得不应该,我看这事要不还是先缓一缓吧?等到我们先把太后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再说。”
缓一缓?赵曙哪里还能等?他下诏这事就不要让朝廷的这些官员们来讨论了,直接交给掌管礼制和礼仪的太常寺去做。
此时掌理太常寺的人正是翰林学士范镇,当初请求赵祯册立皇子的时候他可是数一数二的积极分子,甚至可以叫他功臣。韩琦和赵曙都觉得把这事交给范镇掌管的太常寺来办简直就是堪称完美,但可惜的是范镇并不是趋炎附势之辈,他直接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甩在了韩琦的脸上:“汉宣帝和汉光武帝当初称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在当时都备受非议,更何况当今的天子呢?如果他要称濮王为皇考,那这个过失比起汉宣帝和汉光武帝来说就更大了。依我看来,还是太后她老人家说得对,皇伯和皇考皆不可取!”
韩琦看到这份报告不禁勃然大怒。他把范镇召到身前一顿斥责:“你们在干什么?陛下叫你们想办法找个合理的理由来称”皇伯”或“皇考”,没叫你们来否定这个称谓!你们太常寺会不会干活儿啊?”
范镇昂首回道:“我们太常寺本来就是干这个的,既然你这个称谓不正确难道我们还要继续错下去啊?我们是在秉公办理,难道这也是一种罪了?”
韩琦的脸上只觉得一阵火辣辣的疼痛,他虽无言以对,但在心里却是没少骂范镇是个死心眼。如此一来,韩琦和赵曙的美梦可就破灭了,司马光和吕诲等言官这时候又群起上疏要求赵曙遵循礼制,赵允让最多只能称皇伯,皇考绝无商量的余地。
在目睹了韩琦在“濮议事件”的种种嘴脸后,一直在家“养病”枢密使富弼是彻底对韩琦感到无语了。他没想到韩琦竟然真的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了功名利禄,此人已经被完全冲昏了头,甚至可以说毫无廉耻和底线可言。终于,富弼拍案而起,这一次他就算是死也决定再也不要同韩琦同朝为官。
这年七月,正当宋朝的君臣们为了“皇考”一说而唾沫横飞的时候,富弼以“足疾”为由连上二十多道奏疏请求外放。这前后差不多就是两个月的时间,富弼之坚决由此可见一斑。于是,赵曙这边也松了口,富弼被罢免枢密使之职,然后被改封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阳府。
富弼走了,赵曙立马就将自己心目中的另一个大恩人给提拔为了枢密使——同样是守满三年丧期的前宰相文彦博。其实赵曙早就有意要提拔文彦博,在文彦博守丧期间他就下诏让文彦博“起复”,可这事被文彦博予以拒绝。守丧期满后,他立即召见文彦博并封其为淮南节度使兼侍中,然后让文彦博暂时委屈一下到洛阳去担任西京留守。
当文彦博进宫谢恩时,赵曙欣喜而道:“朕能得此大位,全部都是爱卿你的功劳啊!”
文彦博大惊,说道:“这都是先帝和当今太后的功劳,臣有何功?”
文彦博有功却不居功,这让赵曙很高兴,他说:“如果没有你,先帝也不会那样做,爱卿就不要谦让了!你先去洛阳待着,今后朕必定对你委以重任!”
富弼这会儿被罢官的时候,文彦博已经前往陕西准备去为大宋镇守西北边防,可就在此时赵曙派人快马加鞭追上了他并让他回京担任枢密使并封其为剑南西川道节度使。这可是一个道级节度使,而非军级节度使,很多时候只有顶级亲王才能有此殊荣。
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北宋帝国兴亡史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