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深呼吸一口气,旁边的谢迁无可奈何。
“枉改祖制”这四个字的后果很严重,按照太祖高皇帝遗命,最高可以诛灭九族。
如今的局面就是,弘治帝哪怕心里再恨,内阁若不给由头,对方也无可奈何。偏偏内阁有了郑直,随时随地自愿给弘治帝递刀。弘治帝是仁君自然不会兴大狱,可是却能用这把刀让内阁在很多地方让步,比如兵权。
“这次虞台岭之战,从始至终,俺都在场,就没有瞅见一个文官。也不对宣府巡抚都御史李进,拥兵自守,不发一兵一卒救援右卫城。甚至大捷之后,诲胜为败,就这样竟然也能被评升转?还有巡抚大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宇,火筛残部就是从大同破围而出,他竟然能回管院事?”郑直也懂这个道理,所以才会讲‘准备’上本。这是要挟,赤裸裸的要挟。他确实想通过议功得到好处,原本名册里从郑傲、郑修到郑健、郑伟,再到郑虤、郑彪,甚至还有郑佰、唐玉璞,都没有落下。可是看到两个老贼始终坚持要给郑虎封爵,立刻就熄了念头。打定主意,俺好不了,谁也别想好“朝廷不治他们的罪就已经是祖坟冒烟了,不赶紧上题本致仕,还想有的没的,凭啥?二位收了他们的银子?还是受了谁的请托?”
面对郑直更加过分的价码,李东阳和谢迁犯了难。
讲实话,他们确实想要弄走郑直,以便稳定朝局,可是对方的条件太苛刻了。二人若是拖下去,相信群臣也不会反对。再者,这里环境简陋,郑直耗不起的。
奈何如今天下人都晓得郑直昨夜蹈火救驾,此刻迟迟不肯上本告假,外人咋看内阁?咋看他们?为了天下,为了刘健,牺牲内阁威望,牺牲二人清誉值不值?
“不若就按郑阁老的票拟……”谢迁晓得李东阳的性格,开口。
郑直将题本上的票拟扯下来,扔进火炉,然后把题本扔到一边。看谢迁不吭声了,催促道“谢阁老讲啥?”
李东阳起身就走,谢迁也站起身“郑阁老莫忘了,如今你也是辅臣。再者,也是身兼文武两职。不讲偏颇,总要左右相济对不对?”也不等郑直开口,拱拱手“俺们下午再来。”讲完走了出去。
郑直冷笑。人无欲则刚,他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况且如今已经快到腊月,伤口也不容易感染,不怕。当然,最重要的是,郑直被烧的伤只是看上去很严重,其实大梁砸下来的时候,他已经躲开了大部分。之所以如此狼狈,不过是郑直为了博同情,趁势跑了出来,否则他不是白冒险了。
既然两个国贼还想耗下去,那就看谁丢人。更何况郑直还有底牌,孙汉人活着,哪怕没有证据,英国公和保国公……遭了,十三姐……这这这,天意如此。
昨夜皇宫大火一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有过多次经验的边璋得到消息就先来到喜鹊胡同,找到了准备给郑直送饭,顺便打探消息的朱千户。
“封门?”朱千户低声问“俺家十七爷……”
“没有。”边璋立刻道“俺这就去扫听,给大郎讲这些就是怕惊扰到师弟后院。”
朱千户点点头“让三郎跟着边庶常一起去,他腿脚快。”
边璋自然不会和朱千户计较那么多,立刻答应,带上急匆匆被喊过来的朱总旗转身就走。
待到了翰林院,准确的消息已经有了。郑阁老被骗蹈火救驾,虽然性命无忧,却受了伤,如今在文渊阁养伤。
边璋的心都揪了起来,无它,这事不对。郑直受了伤,不上本回家治伤,反而留在文渊阁是啥意思?
郑直的异常举动很快也被有心人留意到,于是各种谣言冒了出来。
“郑阁老快咽气了……”
“浑身烧的就剩下一张嘴了……”
“那张嘴还冒火星……”
不等边璋分辨真假,外边传来了更加扑朔迷离的消息。天一亮,街面上一家名为‘逸闻斋’的小报,刊登了关于定国公府侵占直隶军田、退耕皇庄的消息。报纸上,还附带了各种详细账目。
继而又有消息传出,昨日敲登闻鼓的人乃是在都察院的观政进士孙汉。关于定国公侵占军田、皇庄的证据就是他们一行五人跟着清军御史卜周在直隶搜集的。而就在回京路上,一行六人遭到了截杀,只有孙汉跑了回来告警。
一时之间,议论纷纷。截杀朝廷御史,还是在直隶,这简直是践踏朝廷威严。
有聪明人很快察觉不对,先不讲那家小报捅出来的详细音耗令人生疑,单单昨夜奉天殿这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就不简单。虽然奉天殿位于外朝,可同样有大量的中官。而定国公府若没有中官协助,咋可能侵吞皇庄?
边璋晓得孙汉和郑直的关系,大概懂了,郑直不是救弘治帝,而是想要救孙汉。不过这是他的猜测,绝不敢讲给任何人。
只是这件事并没有引起都察院的兴趣,早朝时,根本无人提及。众人的兴趣反而是纷纷向弘治帝谏言,彻查奉天殿失火。当然还有一群官员谏言奉天殿大火是上天的警示,请陛下广纳群臣意见,清退斜升官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