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望着眼前群情激昂的将士,又望向远处白茫茫的草原 —— 那里是他的子民,是他一手建起的基业。王安中断了互市,不仅断了子民的活路,更断了大清对大启最后的忌惮。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接过亲兵递来的马鞭,猛地指向南方:“好!大启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就自己找!传我命令:各部立刻整军,三日后在幽州边境集结!先夺下互市重镇,再看大启的反应!”
“遵大汗令!” 将士们的呐喊震得雪粒从帐篷顶上簌簌落下。三日后,三万大清铁骑如期集结,完颜努尔哈赤亲自领军,完颜皇太极辅佐,完颜多尔衮率前锋营先行。铁骑踏过雪地,留下深深的蹄印,朝着大启边境杀去。而此刻的幽州城内,王安中还在书房里写着 “北境安稳,流民归业” 的奏折,对即将到来的战火一无所知。
命运的齿轮,恰在李星群率军进入临安城的那一天,在护步达冈这片荒原上剧烈转动。
那一日清晨,朔风卷着雪粒,像刀子般砸在大齐士兵的甲胄上。天祚帝萧延熙虽年幼,却被萧奉先逼着坐在銮驾里亲征,十万齐军列成三道松散的大阵 —— 士兵大多是临时征召的农夫,手里的兵器要么是锈迹斑斑的刀,要么是削尖的木棍,连甲胄都凑不齐,只能裹着破旧的棉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阵前,萧奉先骑着高头大马,声嘶力竭地喊着 “破敌者封王”,可士兵们的眼神里只有恐惧。巳时三刻,远处的地平线上突然扬起漫天尘土,黑色的潮水般的骑兵冲破雪雾 —— 是大清的铁骑!领军的完颜努尔哈赤手持镔铁长刀,身先士卒冲入齐军阵中,长刀劈下,齐军的棉袄和单薄的甲胄像纸片般碎裂,鲜血溅在雪地上,瞬间融化出一个个深色的坑。
大清骑兵的战术简单却致命:他们分成数十队,像尖刀般撕开齐军的大阵,每一次冲锋都带着收割生命的寒光。齐军的第一道大阵片刻间就崩了,士兵们争相逃跑,却被身后的督战队举刀斩杀。萧奉先见状,亲自率军冲向第二阵,可刚冲出去没多远,就见完颜多尔衮率领的轻骑兵绕到侧翼,对着齐军后队发起猛攻。
“快跑啊!大清人杀过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齐军彻底溃散。士兵们扔掉兵器,踩着同伴的尸体往回跑,有的甚至为了躲开铁骑,跳进结冰的河里,瞬间就被冻住。护步达冈的荒原上,成了人间炼狱:齐军的尸体堆成了小山,有的被马蹄踏成肉泥,有的被冻僵在雪地里,眼睛还圆睁着,满是不甘。
天祚帝在銮驾里吓得哇哇大哭,被内侍们抱着往后逃。萧奉先试图组织残兵抵抗,一支流箭突然射中他的肩膀,鲜血染红了官服,他只能狼狈地抓住马鬃,跟着溃兵逃跑。这场决战,大清以三万骑兵击溃十万齐军,斩杀五万余人,缴获的兵器、粮草堆积如山。
完颜努尔哈赤站在尸山之上,举起镔铁长刀,声音响彻荒原:“大齐已弱,下一步,便是大启!” 士兵们的欢呼声震得雪粒簌簌落下,连朔风都似在为这新崛起的势力助威。
消息传到临安时,李星群正在查看重建的民房。他捏着密报的手指微微发颤,抬头望向北方 —— 大齐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就要被大清消灭了,北境的屏障没了,大清的铁骑要面对的,就是大启。杨延昭走到他身边,看着舆图上护步达冈的位置,沉声道:“这一天还是来了。王安中捅的篓子,终究要有人来填。”
李星群点头,目光落在江南刚刚抽芽的柳树上 —— 这里的战火刚熄,北境的硝烟又起。他不知道,这场始于护步达冈的剧变,会将大启拖入怎样的深渊,更不知道。
李星群的奏折递到京城时,庆宁宫的朝议正围着 “江南大捷” 的喜讯展开。内侍将捷报念完,殿内大臣们脸上都露出松快神色 —— 方腊南遁,临安收复,压在朝廷心头的巨石总算落了地。可当李星群 “请增北境防御、警惕大清” 的折子被呈到御案上时,殿内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
庆历帝赵受益捏着奏折,指尖在 “大清铁骑已逼幽州” 的字句上划过,目光扫过阶下五人:首辅张尧佐、尚书晏元献、御史韩赣叟、枢密使富郑公、参知政事司马君实。这五人是军机处的核心,大启的军政决策,多出自他们之手。
“诸位卿家,李星群奏请增兵北境,诸位怎么看?” 赵受益的声音带着几分犹豫 —— 他既怕北境真有战事,又记挂着江南的兵权。
张尧佐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江南新定,方腊未除,此时增兵北境,恐分散兵力。且李星群此奏,怕是另有图谋 —— 他手握杨家军精锐,却急着提北境之事,无非是想借防务之名,继续掌兵罢了。”
晏元献跟着点头,语气温和却字字诛心:“首辅所言极是。大启立国百年,素来以‘弱枝强干’为本,如今中央禁军因方腊之战损失惨重,可杨家军尚有十万之众,且皆是百战老兵,若再让李星群掌兵北境,恐尾大不掉。”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大清,不过是北方部落聚合而成,先前依附大齐,如今虽胜了一场,也只是癣疥之患,不足为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很平凡的一生吧?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很平凡的一生吧?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