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临安城的重建刚有眉目,李星群正站在府衙前查看流民安置的名册,亲兵却捧着一封火漆封口的密报匆匆赶来 —— 蜡封上的 “北境急报” 四字,让他指尖骤然一沉。此前几日,营中偶有北境消息传来,多是 “大齐异动” 的零碎传闻,可这封密报,却将那片土地上的剧变,清晰地铺展在他眼前。
彼时,正是他率部离开太原、南下奔赴东南平叛的第三个月,大齐国内便爆发了血腥政变。太后李耨斤素来觊觎皇权,不满齐兴宗萧鸿基对大启的 “绥靖政策”—— 萧鸿基在位十五年,始终靠着大启的粮饷援助维系边境安稳,却也因此被李耨斤斥为 “软弱”。趁着萧鸿基前往庆陵祭祖,李耨斤暗中联络宗室与禁军,率心腹闯入行宫,亲手用毒酒鸩杀了这位帝王。
宫变的消息像野火般烧遍大齐,宗室诸王有的拥兵自保,有的声讨李耨斤 “弑君谋逆”,京城内外刀兵四起,连守卫边境、本就依赖大启援助的驻军,也因内乱陷入无人统领的混乱。危难之际,权臣萧奉先却攥住了机会:他手握禁军兵权,以 “清君侧、诛逆后” 为名攻入皇宫,将李耨斤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当众斩于宫门前。可这场 “平叛” 并未带来安稳 —— 萧奉先随即扶立年仅七岁的太子萧延熙登基,尊为天祚帝,自己以 “辅政大臣” 之名总揽朝政,朝堂大权尽落其手。
经此一乱,大齐彻底垮了:宗室叛乱耗空了本就拮据的府库,边境驻军因缺粮缺饷四散逃亡,连原本用来制衡大清的几道防线,也成了无人看守的空垒。消息传到临安,杨延昭特意找李星群议事,两人对着北境舆图沉默良久 —— 大齐一弱,北境的平衡就像断了一根支柱,剩下的空缺,必然会被虎视眈眈的大清填满。
果不其然,大启朝堂的一道诏令,让局势更添混乱。为支援东南战事,庆历帝赵受益一纸诏令,将驻守幽州十余年的节度使狄苍召回京城。狄苍是北境的 “定海神针”,素来以 “制衡之术” 维系着大齐与大清的平衡:他既不让大齐借粮饷强盛到威胁边境,也不允许大清靠互市积累足以抗衡大启的实力。在他任上,幽州边境的互市从未中断 —— 大启用茶叶、铁器、丝绸换大清的马匹、皮毛、药材,不仅赚得可观赋税,更稳住了大清各部的心:那些靠互市换来的茶叶过冬、靠大启精铁打造兵器的部落,从不愿轻易与大启为敌。
可接替狄苍的王安中,却是个满脑子 “天朝上国” 念头的文臣。他刚到幽州上任,连边境的风沙都没摸清,便以 “大清私通大齐余孽” 为由,下令关闭了幽州、蓟州所有边境互市,还自作主张削减了对大齐的粮饷援助。他在奏折里大谈 “彰显天威”,却不知这道轻飘飘的命令,直接砸了大清数十万部落百姓的饭碗。
消息传到大清王庭赫图阿拉时,完颜努尔哈赤正对着护步达冈的舆图出神。这位年过五旬的大汗,手指粗糙如老树皮,指节上的伤痕是几十年征战的印记 —— 他一手统一了大清各部,对大启的态度素来是 “能谈不打,有利则动”,狄苍时期的互市平衡,他虽不满足,却也不愿轻易打破。可王安中的政策,彻底断了他 “谈” 的余地。
“大汗,边境的完颜部送来急报!” 亲兵捧着文书闯进大帐,声音发颤,“今年的茶叶断了,部落里已有三个老人冻饿而死;打铁的炉子全停了,没有大启的精铁,士兵的弯刀磨一次钝一次…… 十几个小部落的首领,现在就跪在帐外,求大汗做主!”
完颜努尔哈赤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他推开舆图起身,帐外的雪地里,十几个部落首领跪在寒风中,身上的兽皮袄满是补丁,冻得发紫的脸上满是绝望。见他出来,首领们齐齐磕头,积雪从肩头簌簌落下:“大汗!大启断了我们的活路,不如跟他们拼了!”
“拼了!” 附和声在雪地里炸开,连帐内的完颜皇太极、完颜多尔衮也掀帘而出。完颜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素来沉稳多谋,他上前一步沉声道:“父汗,王安中就是个不懂边事的书生!他以为关了互市就能显威风,却不知道大启主力全在江南平叛,北境只剩些老弱残兵 —— 这正是我们的机会!不仅要夺回互市,还要让大启知道,大清不是好欺负的!”
一旁的完颜多尔衮刚满二十,性子烈如烈火。他拔出腰间弯刀,刀光映着雪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八哥说得对!王安中敢断我们的活路,我们就敢打他的幽州!把幽州的粮食、铁器全抢过来,让大启皇帝看看,得罪我们大清的下场!”
帐内的将领们也跟着请战。完颜额亦都跟着努尔哈赤打了三十年仗,拍着胸脯道:“大汗,末将愿率军当先锋!只要您下令,三天就能打到幽州城下!” 完颜费英东也喊道:“大启欺人太甚,再不反击,我们大清的威严就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很平凡的一生吧?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很平凡的一生吧?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